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务论谈

优化“三化”建设“供给侧改革”

江西省安义县乔乐乡 雷林雄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推进党建“三化”建设是整体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水平、增强基层组织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一招。三化”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思维理念,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不断思考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优势,从而增加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效供给”,严防村级活动场所单纯“包装”等“无效供给”。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阵地资源整合补其短。所谓有效供给是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即产品的供需平衡。就基层党建“三化”而言,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党建“三化”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基层阵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既要接地气,更要聚人气。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立足精简高效,消除不惧“多杂乱”痛点、难点。制度上墙,不如服务走心,根据“能并则并、能撤则撤”的原则,统一精简撤销各类上墙制度、牌匾,办公室环境清爽、简约,服务功能一目了然。按照“功能相近、资源整合”的原则和“8+X”的要求,对功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比如,针对对扶贫工作室、卫生室等职能相对独立的,继续保持一室一用。对警务室、综治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村民理事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职能相近的,进行一室多用,合并办公。合理利用、有效盘活村级资源,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文明宣讲、农家书屋、村民颐养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党员活动有场所、政策宣讲有阵地、文化传播有依托、服务群众有特色。

  坚持便民惠民,突出服务群众融合解其需。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对突出需要不能有效满足,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来提高竞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到为民服务上,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党建“三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全面推行村、社区“两委”干部集中统一办公,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轮岗坐班制,实行“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将村级活动场所改造为宣传活动阵地,融入政策宣传、三务公开、信息公示展板,凝聚组织党员群众,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大舞台”。针对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等,大多都不熟悉医保、民政等政策,制定相应的服务指南和事务代办登记簿,让群众可享受“证件村里办理、补贴村里申请、信息村里查询”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在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等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从农村日常迫切需要而又能办得到的志愿服务着手,广泛长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帮扶活动。

  坚持实际实效,突出中心工作结合求其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供给和需求是否平衡,要由市场来检验。同样,“三化”建设是否有效,要由基层和群众说了算,要让“三化”建设成果由基层群众共享。结合省、市、县有关要求和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有机地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文明实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工作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广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培训、党员示范、关心关爱、文体服务、文明实践”六类活动,活动涉及“1号大调研”、最美人物评选、基层宣讲等,让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依托“1号大调研”、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现场办公,定期下到村组,现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按照“党建+扶贫”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就业为工作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强化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群众主体作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三化”建设的标尺,找准差距、抓好落实,推动“三化”建设真正解决问题、发挥作用。

发布人:你曾是少年 发布时间:2020-8-18 20:13 收藏 阅读人次:2607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