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新“食”尚要聚焦“节约”出“粮”方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 郑方圆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面对“舌尖上的浪费”,他以“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表达了痛心之情,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了粒粒粮食来之不易,并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居安思危,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厉行节约既是个人修身齐家所必须,也是干事创业、兴国兴邦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以身作则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文件措施,大力整治奢靡浪费之风,然而餐饮浪费现象仍屡禁不止,时不时就会“死灰复燃”,网络上主播以量大惊人的“畸形吃播”为噱头博出位,生活中人们用铺张浪费的“豪华剩宴”撑场面比阔绰……“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规矩其道,端稳“节约碗”。针对餐饮浪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开出标本兼治“粮”方之一: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规定较为分散,因此,端稳“节约碗”必须加快建立健全长效的刚性制度和惩戒机制。一方面要将“制度之笼”织密扎牢,将制止浪费行为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立起来,为浪费行为套上有针对性的“紧箍”,才能从源头上打消厉行节约是“一阵风”的侥幸。另一方面要让制度法规“带电长牙”,持续加大整治“浪费之风”力度,让监管督查的“脚印”走遍全域,对浪费行为露头就打、进行曝光,以强力问责倒逼制度落实,让节约观念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践行落实。

  点滴践行,莫剩“碗边饭”。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敬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我们本应持续传承好这一“传勤宝”,然而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人受到“面子”驱动,造成大量浪费。“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铲除浪费不良习气,需从不剩“碗边饭”做起,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以突出问题、具体问题为切入口,以点滴践行赢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主动当好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并带动广大群众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崇俭抑奢、理性适度的价值导向。

  潜移默化,爱惜“辛劳粮”。粮食安全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发力。因此,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更应强化引导、加强宣传,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餐桌礼仪和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莫让学校食堂沦为浪费食物的“天堂”。同时,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宣教格局,充分发挥主流渠道传播影响力,丰富宣传教育的多样性,以新闻、专题、综艺、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爱惜、节约粮食宣传力度,提升宣教效果,在全社会提升节约意识、普及节约知识、弘扬倡导节约行为,引导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其中,春风化雨,让“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剩菜打包”成为日常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建立健全制止浪费行为刚性制度,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人人端稳“节约碗”、莫剩“碗边饭”、爱惜“辛劳粮”,真正让节约用餐成为新“食”尚。

发布人:一粒汤圆的热量 发布时间:2020-8-26 10:13 收藏 阅读人次:2696

初审:汪青雷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