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写稿要学会找“灵感”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赵场街道办事处 严诗琴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与一名优秀的写稿老师交流时,问及如何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灵感来自哪里?这位“笔杆子”前辈的回答让人深思。“灵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写作更多是源于生活。”短短十八字却道出了写作源泉的真谛。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其实写文章也是同理,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写作灵感。

  从书籍中找灵感是充实“黄金屋”的直接路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所想,用手中的笔写下心中所思,文章便有了开头。在诗圣杜甫眼中,读熟万卷书籍,写文章时便能下笔敏捷好似有神。可见多读书对增强写作灵感大有裨益。有的人喜欢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日积月累从而触类旁通。有的人喜欢结合实际、专攻术业,有针对性地读书学习,横向比较、纵向甄别,精通自身专业领域。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读书,都应经常梳理所学、所感、所悟,不断丰富知识、完善内涵、延伸触角。正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似简单,无一字不识,可能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耳熟能详。但其面上的极简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情怀却值得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因此,将书中精髓理解透、把握准、运用好,才可能与思考对接,产生思想火花和强烈共鸣,灵感也就随之而来。

  从实践中找灵感是激发“创作线”的源头活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时往往无法凭空捏造一个空中阁楼,未曾经历过便很难写出个子丑寅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不断归纳总结,更容易找到写作的线索。对基层干部而言,要增强写作灵感,应更多地与岗位职责无缝衔接,与所从事的工作同频共振,在熟悉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提炼经验做法。需要撰写相关文章时,日常积淀便能轻松转化为写作灵感。扶贫路上的所见所闻,深夜敲打键盘的所思所想,调解纠纷时的所悟所感,钻研业务时的所弃所得,都会在无形中成为文章创作的“指路灯”。此外,还得有意识地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去实践,不断探寻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破解之道。组织部的吴老师偶然与同事谈到领导干部对下属是否应多加表扬的话题,便写出了一篇题为《领导干部别吝惜点赞》的佳作。大家纷纷为吴老师的深度好文点赞,吴老师却说道,“灵感就是来源于工作、生活,多观察、体验,就会有更多意外的发现。”的确如此,将实践的成果过滤加工,倾注笔尖,灵感的困惑便会迎刃而解。

  从交流中找灵感是碰撞“新大陆”的无限平台。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与人交往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一味闭门造车,自己一个人瞎捣鼓,难免会原地踏步。身边不少年轻同志写作热情很高,但在与其探讨写作谜题时,往往讲不出个所以然,让人实在不知其困惑在哪里,导致后期写作也时常磕磕碰碰,写出来的文章观点不明、脱离主题。可见,没有交流与碰撞,形成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表象的、碎片化的,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情况,难以找准中心点。基层干部要获取更多写作灵感,还得充分利用和群众座谈、下田间地头调研、与同行探讨业务的机会。掌握更多原汁原味的素材,挖掘更多接地气的事例,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我们区委组织部组织的每季度一次的座谈会,就是一种发散性的交流。参会人员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我想法、阐述观点,往往能够在一个词、一句话、一件事上引发更多不同的思考,这也有利于增强写作灵感。
发布人:手可摘星辰 发布时间:2020-8-27 13:34 收藏 阅读人次:2560

初审:姜桃 编辑:余元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