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莫让“人情世故”变了“味”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人民政府 邓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一出荒唐的“人情世故”在“所谓”的“酒桌文化”中上演,新员工不喝酒被领导打耳光一事引起诸多热议,“新员工”“不喝酒”“打耳光”三个词让诸多网友“炸开了锅”,引得众人争相讨论。很多网友认为这是“酒桌文化”糟粕的表现,对“酒文化”的恶俗表示批评,更是对领导干部的“酒品”产生怀疑。但笔者认为,如果将该现象“粗鲁”地甩锅至“职场”或者是“酒文化”上就有些“盲人摸象”了,这出“闹剧”的根源并非来自“酒桌文化”,也非个别领导的“言语失当”,而是隐藏的“特权思想”和作风问题在作祟。

  文明、合法、合理的“碰杯”本无伤大雅,但当这些“人情世故”变成了“讲面子”“讲排场”,这个“人情世故”就会“变味”。“职场”并非“战场”,党员干部要少点“硝烟”味、多点“泥土香”,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对“酒桌标准”“官场潜规则”等腐朽思想要时刻警惕,敢于说“不”,不讲“官帽子”,多研究“民袋子”,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既要懂得“人情世故”,又要处理好“人情世故”。

  增智慧,明方法,在人情世故中厚植民心。为民的“人情世故”要坚持“苦口婆心”,做到“会说话”“说好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党员干部要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打通交流和沟通这个首要“关口”,在家长里短里面宣扬政策,讲明道理,要说贴心话、暖心话,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摆“官架子”,不讲“场面话”。党员干部要学会在工作中和群众“打好交道”,“一句问候暖人心,一杯清茶解民意”。在和群众的相处中,党员干部要学懂用好“人情世故”,将其转变为拉近群众距离的重要“纽带”,以“人情世故”为“法宝”,擦亮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底色。

  卸包袱,增才干,在人情世故中锤炼本领。提能的“人情世故”要坚持“甜嘴公心”,做到“会干事”“能干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党员干部要学会放得下“权力面子”,放得下“包袱”,做到“不耻下问”,既要当好“先生”,也要当好“学生”,要摒弃“位高权重”“冷横硬推”的“特权”思想,听得进意见和建议,容得下不同的声音,面对“溜须拍马”要守得住红线和底线,面对谏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雅量,要学会在“反省”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提升本领,避免“夜郎自大”,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接收批评和意见,做到广开言路、广纳雅言。

  守底线,讲政治,在人情世故中坚持原则。原则的“人情世故”要坚持“严嘴仁心”,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人情世故”往往掺杂着“公与私”“是与非”的人情关系,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面对腐朽思想的“抵制力”,坚持补钙铸魂,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私兼顾人情世故,在事在公坚持原则、坚守底线,面对利益诱惑不退半步,不作妥协。“心中有魂,脚下方能有根。”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人情世故”,在复杂的环境中淬化思想,锤炼党性,以忠诚和信仰的力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慎始如终,警钟长鸣。

  党员干部不是“铁人”,也不能做“铁人”,“人情世故”并非“猛虎”,也非“世态炎凉”。党员干部要认清其中的糟粕和腐朽内容,做到知真伪、明是非,在“人情世故”中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将其作为经风雨、壮筋骨的考验,做到乘风破浪,“邪祟不侵”。
发布人:邓 伟 发布时间:2020-8-27 20:45 收藏 阅读人次:3881

初审:凌晨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