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党员干部要弘扬“红旗渠精神”

陕西省紫阳县委组织部 杜海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对标补短”,狠抓“六保”促“六稳”的关键时期,笔者所在的县,组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专题培训,意在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进一步振奋干部精气神,为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蓄积强大力量。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工程的贯通不仅解决了有史以来林州人民的干旱难题,更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一启动就遭遇了重重困难。当初修渠石灰用量非常大,村民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后来还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后来县委、县政府又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问题。在修渠过程中,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住,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修渠10年,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这种创业精神撼动人心,让我们深受教益。“铁人”王进喜说过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干事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考验着人的意志,也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从其中汲取“赤手空拳打天下”的那份冲天的豪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托底,有了这种强大的力量支撑,我们奔跑的脚步必将更加铿锵有力。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的总干渠中有一条最长的隧洞叫青年洞。由于地势险要,又赶上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很多人因为饥饿得了浮肿病,但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面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的艰难困境,青年们创造了多项爆破技术,加快了施工进度,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顺利凿通隧洞。在修渠的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生命。总设计师吴祖太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然奋战建渠第一线。在一次入洞察看险情的过程中,不幸被巨石砸中,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当年的那种艰辛,在那种没有机械、没有先进设备,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艰难处境下,干部群众们是凭着何种巨大的信心和决心,凭着何种战天斗地的顽强意志创造了这项“人间奇迹”。在技术、设备、人力等各方面条件都不知要优越多少倍的当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还有什么理由畏葸不前?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精神,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精神能够顶得上好多台重型机械,顶得上好几吨开路搭桥的烈性炸药。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因此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工作能力,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奋力谱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发布人:ZY路人甲 发布时间:2020-8-27 21:10 收藏 阅读人次:5001

初审:凌晨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回复

1修己以敬发布时间:2020-11-9 13:03

“河南省林州县”叫法似有不妥,以前叫林县,现在叫林州市。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