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初心·使命”大家谈·学习心得

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四川省江安县委统战部 刘厚廷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视频会暨全国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8月27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扛起人民至上的责任担当,用心用情抓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和难处,畅通救助渠道,设身处地、实心实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扎稳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和温度。民生保障工作没有终点,由于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劲头,有踏实解决问题的恒心,才能兜牢民生底线。例如,为把今年因疫情受到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办好民生实事、夯实民生工程,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建设,方能把各项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压紧压实、抓细抓好。

  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核心在于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真正“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当前,社会救助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边缘人口家庭经济状况,及时给予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通过做实、做深、做细困难群众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让困难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后,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特殊群体、低收入群体生活依然相对困难,社会救助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严守法律红线”为重点,紧跟时代步伐,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以“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人工技能等新技术,探索建立民生保障数据库,优化和完善民生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民生政策精准度,从多个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兜住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的治本之策,不仅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是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消除救助“盲点”,确保政策能够精准发力,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方能以救助资源与救助需求之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稳固执政根基。
发布人:一粒尘埃 发布时间:2020-8-29 01:06 收藏 阅读人次:5385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