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抗战精神”扬鞭策马 “旗帜高擎”奋蹄前行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委组织部 黄绍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精神积淀,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抗战中促成民族意识的觉醒,迸发空前团结的强大力量,更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丰沛养分和澎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战精神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深刻内涵。14亿中国人民要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顽强斗争克服一切险阻之隘、以扎实脚步丈量胜利咫尺之距,让抗战精神历久弥新,照亮追梦之路。

  涵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激发“同仇敌忾、共赴疆场”的时代强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爱国情怀根植于中华广袤大地、深融于中国人民精神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培育起来的固有基因,和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一二·九”运动中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北平爱国学生,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抗日军民,及至庚子年逆行而上、白衣执甲的抗疫英雄,中华儿女总能在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像火山一样迸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奏响同仇敌忾、共赴疆场的时代强音。

  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引领“大义凛然、慷慨豪迈”的生动实践。“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饱经沧桑而不失的精神之魂。14年的全民抗战,中华儿女“扛起土枪土炮,挥动大刀长矛”,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用生命和鲜血高擎坚决抵抗侵略的旗帜,绵亘其中的正是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硝烟散尽,但气节长存。当下虽无外敌入侵,但内外挑战仍然艰巨复杂,我们要从那段不屈抗争的历史中汲取力量,让崇高的民族气节历劫不灭、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慷慨豪迈的奋勇前行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激荡“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汇聚“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磅礴力量。“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一个民族最巍峨的精神丰碑,就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战涌现出无数不畏强暴的英雄豪杰,他们共赴国难、视死如归,即使血染疆场,也要救国救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构筑起“人人抱必死之心,必与日军拼命到底”的强大精神支柱,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如今,我们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遇到不小的压力阻力,我们要激荡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砥砺英雄奋进之志,方能不断汇聚气吞山河、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凝聚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坚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鼓舞“披荆斩棘、越挫越勇”的砥砺前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华民族英勇战斗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源于坚定不移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和必胜信念。与西方战场相比,中国的抗战时间要持久得多、道路要曲折得多,但中国人民丝毫没有被吓倒,而是坚强地挺直脊梁,始终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锐利武器,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萧若百炼之钢,不可屈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共产党历尽艰险,我们要赓续和坚定必胜信念,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从而构筑起决战脱贫攻坚的坚强精神防线,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发布人:中国泉乡水 发布时间:2020-9-3 09:41 收藏 阅读人次:6515

初审:汪青雷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