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二十字”方针扬帆起 乘风破浪万里航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办事处 李朝洪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基层工作者,笔者对《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感触颇深。篇中对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进行了生动阐述,这为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和方法步骤。

  “产业兴旺”意味农民不再是“靠天吃饭”旧职业。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村要发展,产业是第一位,唯有产业发展,方可真正改变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农村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连片带村、抱团发展。引导群众有组织地融入产业发展中,让农民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取收益,实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职业转变。

  “生态宜居”标志乡村将成为“绿水青山”新名片。良好生态是乡村最美的“底色”和最宝贵“财富”,更是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前置条件。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抓住绿色发展这一本质问题,守好生态环境底线,美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颜值分”,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气质分”,强化村容村貌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内质分”,增强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分”,真正让乡村走上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美“颜值”、提“气质”、强“内质”、增“价值”,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展示美丽乡村新名片。

  “乡风文明”意味乡村将成为“传统文化”集散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的引领,乡村之美更离不开乡风文化的繁盛和农民群众心灵的润泽。要深入引导农民树立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文明道德礼仪,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用文明之风浸润美丽乡村,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灵活运用村、组活动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村民通过参与乡村讲堂、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弘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形成精神文明新风尚,让“那人、那山、那水”成为魂牵梦绕的“乡愁文化”。

  “治理有效”标志乡村将开启“和谐有序”新画卷。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懂农业、爱农村的村级“两委”班子,特别是培养一批善治理、懂规划的村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动力。深化村民自治,积极鼓励村民依法制定村规民约,着力构建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培育乡村服务性、互助性农村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队伍,让乡村治理呈现出“围绕中心、百花齐放”的时代新画卷。

  “生活富裕”让农民走上一条“充满喜悦”幸福路。生活富裕是几千年来农民群众最为期盼的生活境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由此,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务必以“脱他几层皮”的担当意识和“干成一番事”的拼搏精神,确保打赢“最后一公里”的脱贫攻坚战,要不断转变陈旧的扶贫方式,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实际需求,进行产业植入和技术帮带,并且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积极给予一定公益性工作岗位,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我劳动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道路。要让中国农民群众感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也能切身体会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带来的“提质增速”,让农民的生活更加舒适、笑脸更加灿烂、精神更加愉悦。

  乡村振兴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美“和弦音”,这不仅是广大中国农民的殷殷期盼,也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拼搏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幸福生活要靠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辉煌篇章,属于我们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中国农民。
发布人:龙泉寒月 发布时间:2020-9-8 08:14 收藏 阅读人次:9292

初审:杨南方 编辑:水见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