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新时代之师道“三有”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城关中学 陈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既乐于接受大家的美好祝福,也乐于自豪、自足。

  从“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到“天地君亲师”,我国传统历来尊师重教。我们党也历来尊师重教。新时代,教师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的“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但是,现实社会中却充斥着一股诬师蔑教、污师毁教的歪风邪气,教师群体内部也有一波或自惭形秽或夜郎自大的“意识流”。或许正应了大家韩愈指出的那样:“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细读《师说》,一千多年前韩老先生的论断并非诳言。其分析出来的四点原因,精辟入理、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性。一是“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二是家长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是“句读”之类“授业”实乃“小学”,“传其道”“解其惑”才是“大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四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之族“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若“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是啊,这四点即使放在今天,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教师要有学才有名。新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大传播、快传播导致了新知识就像不可控的链式反应似的大爆炸,知识的量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频率都呈几何级数地递增。知识及其传播的泛滥,让人们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的途径空前多元,课堂不再是唯一途径,教师也不再是独霸一方的权威。这种情形下,如何才能学高为师呢?只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不止师焉,才能“闻道”于前,只有跨行业专业综合学习、多元学习,不耻师焉,才能“博闻”于人,也即教师要有学才有师之名。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却仍然抱着“一朝学成终身学成”“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陈腐观念,自得其乐、夜郎自大地生活在桃花源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些教师依然摇头晃脑地照本宣科,依然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升学改变命运”等庸俗哲学为噱头,大肆鼓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成功哲学,甚至奉行“黄荆棍下出人才”的棍棒主义、灌输“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心灵鸡汤,大力推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等应试宝典,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把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倒行逆施。

  新时代,教师要有为才有位。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师表,在于其终其一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立言立行,在于其穷其一身游学列国,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治学、治世、治国理念。孟子之所以被尊奉为“亚圣”,在于其丰硕的思想成果,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提出了“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政学说,提出了“舍生而取义者”的价值观,提出了人生来就应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的人性论,在于其为了推行其社会理想、人生抱负而四处奔波、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延安五老”之一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老师,一方面,他革命资历老但却从不倚老卖老,另一方面,他又老当益壮,退休后仍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犯谏,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而被人们所爱戴。是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实干是实干者的通行证。然而,现实中,有一些教师却以工资待遇低为说辞,或忙于搞第二职业,或自甘堕落,对本职工作不上心、不热心,导致业务荒废、工作落后。如此,怎么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怎么能在家长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时代,教师要有自重才有社会尊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简单地说,我以为要求教师的就是要拥有能打动并吸引学生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其实概括起来也就是这两点。学识魅力彰显的就是教师渊博而扎实的学识和强大而活跃的学习能力,以此作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指路人。人格魅力彰显的则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规范、美好的生活情趣、积极的工作态度,并以此成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的人生导师。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教师不珍惜荣誉,把自己混同于庸人俗人,甚至奸人歹人,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或不务正业,或游戏人生,或随意泄私愤,或故意发表不当言论,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靠山吃山,或急功近利,或利欲熏心,如此怎么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社会的尊严?古话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而我想说,师道既重,社风必厚。

  如此可见,“师道之不传”的问题也正好出在一小部分教师身上。故笔者认为,新时代,师道还需师来重,师道还需师来传。
发布人:梧桐树凤 发布时间:2020-9-10 00:34 收藏 阅读人次:3961

初审:邱莫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