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三支一扶”如何做?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人民政府 丁梓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既是辛勤园丁们自己的节日,也是我到基层工作一周年的纪念日。2019年9月10日,一个刚迈出大学校门的青年,夹杂着忐忑和满腔热情来到工作单位——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人民政府。感谢组织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作为一名青年“三支一扶”工作者,能够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激动、紧张和荣耀沸腾于心。而当我踏入单位大门的那一刻起,一切又随之淡化,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就像当初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埋下理想的种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基层脱贫和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对我来说“三支一扶”的“三支”有着别样的定义。

  用嘴为老百姓“支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访调查是精准识别、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前提保证。1年来见证和经历了单位前辈40余度的焦烫烈日下入户串村走访;雨天裹泥晴天挂灰的进行政策宣传;冬日顶着冷风忍着冻疮查看村建、村民基本情况,在农户家烤火取暖洽谈,也知“围炉夜话”别有一番情调。通过面对面的言语交流,既了解到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将脱贫政策传递给每一位村民,也帮助农民群众理清致富思路,因户施策,使贫困群众切实了解帮扶政策。如果说“精准”二字是脱贫攻坚的杠杆支点,那么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意愿和干群齐心,自强不息的攻坚干劲就是撬走贫困这座大山的磅礴之力。

  用腿为老百姓“支力”

  都说服务工作要“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与此同时,身在扶贫一线的扶贫人员必须要做群众的“跑腿干部”。多年来各村干部为村里忙着跑资金、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化解纠纷矛盾;为残疾人户申请残疾救助补贴;为留守学生申请助学金补助;为深度困难人群申报低保特困……跑过来跑过去,忙得不亦乐乎。用双腿为村民支力,用双腿开辟了为村民谋福祉的幸福快车道,各村干部是我的榜样。这些工作的背后,少不了机关干部和各村干部的跑腿发力。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争当先行者,谱写奋斗曲,漫漫征途,以心知之,以奋斗行之。

  用脑为老百姓“支招”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用脑为百姓支招,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不断用科学的知识和国家政策方针武装大脑,走访调研、有序部署,扶贫干部献策出谋。发展本地特色兴旺产业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结合村民基本情况,用心、用脑支好招,支对招。我镇“紫红泥大米”“九叶青花椒”“七彩山鸡”是产业亮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还要打造农旅休闲、观光体验、产业多样、生活服务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渝南重镇。在长久的走访中,我也真切地体会到一系列举措给贫困户带来的变化,感受到了贫困户回忆昔日贫困生活时的痛苦与无奈;提及产业发展时,嘴角自然上扬的欣喜和满足;提交脱贫申请时,那凝聚全身之力而按下手印的力道。正是这股力量让贫困户们拥有了脱贫致富的底气,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青春至美是如此,少一些望洋兴叹的徒劳,多一些直挂云帆的勇气;少一些“关我何事”的冷漠,多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与奉献。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躬下身、弯下腰“用嘴、用腿、用脑”真扶贫、扶真贫。发扬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钻研较真地抓下去。把青春安放在基层,把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把汗水挥洒在乡间田野。

发布人: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20-9-10 13:40 收藏 阅读人次:4499

初审:楚搴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