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盲道不“盲”为民之心还需更“亮”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布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前几天,社会各界对某地“150米盲道被改成十八弯”刚进行了批评,9月9日又有报道称昆明市300米盲道铺设不规范、30多处障碍让盲人寸步难行、伤痕累累的新闻,再次呈现在公众的眼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更伤害了盲人这个弱势群体。

  据调查,2018年我国有1700多万的视力残疾患者,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为何却少见盲人的踪影?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盲道”变“盲”,即便各地都按照城市规划建设有盲道,但盲道修建设计调研不充分、没有按照盲人出行标准设计、盲道随时断道、中途失踪,以及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应运而生,肆无忌惮侵占盲道,我们可以看到四处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共享电瓶车,这些便于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却因管理不到位成为“盲人”出行的致命伤。

  盲人这个弱势群体的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民生问题。“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衡量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就是要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盲人因为看不见而不便出行,甚至因为盲道太“忙”而不愿出行。盲人不出行或者很少盲人出行不应成为政府“看不见”的理由。有盲道更要让盲道发挥其效用,让盲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出行,有盲道更要让他们能够成为盲人感知世界的一种渠道和方式,盲道不应该成为一个摆设,更不能成为阻断盲人前行的障碍。要让盲道不“盲”,还需各地政府为民之心更“亮”。

  “亮”出初心,将为民之心置顶。各级各部门及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对残疾人群体高度负责的精神,站在共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盲人着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性化角度为出发,积极主动的制定关于盲道修建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建设验收标准》等制度和措施,强化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积极邀请盲人参与盲道验收测评,将盲人的感受和满意度纳入整个盲道验收过程,始终以民之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亮”出担当,将为民之责夯实。盲道修建的初衷和目的都是方便盲人群体的出行。因此,盲道建设好只是盲道功能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因此在对于盲道管理上更应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对盲道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和维护。一方面要加强对占据、破坏盲道行为的惩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盲道的治理,一旦发现有其他设施占用盲道要及时清理并跟踪处理,只有加强对盲道的监管,随时处置,才能让盲道“清闲”下来,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

  “亮”出利剑,将为民之情唱响。没有制度的管理会变得混乱化,没有惩处的制度只会形式化。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为民之心,加强干部为民的作风建设,强化干部的责任担当,就必须要完善干部奖惩措施,强化执纪问责。对于工作作风飘忽、玩忽职守、监管不力、处置不力等要及时亮剑,让党员干部能够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保持为民的高度责任心,切实将为民之歌唱响。
发布人:布衣无言 发布时间:2020-9-15 11:14 收藏 阅读人次:1934

初审:杨南方 编辑:余元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