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扶贫“小兵”用“三心”战脱贫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生态环境局 宁显菊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自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角以来,自向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的那一刻起,脱贫奔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便是我们心中的使命、肩上的责任。无论路程多么遥远,道路如何崎岖,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沙,只要祖国有召,只要人民需要,扶贫“战士”就背上行囊与贫困作战。作为一名小小的基层干部,我有幸参与这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战”,回望与贫困户从陌生到熟悉,从被抗拒到受欢迎,一路走来,我这名小小的“士兵”经历过走访时被拒之门外的挫败与沮丧,也收获过他们理解支持的温暖和感动。回首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三心”把帮扶工作做到贫困户心里。

  用“真心”去热爱。最初接触帮扶工作时,我主观认为帮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就是协助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每个月按要求到贫困户家里去走访,给他们宣讲好国家、省、市、县的扶贫政策,了解清楚他们的基本情况,整理好他们的资料并及时反馈。但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贫困户对我们存有敌意,我们问的问题他们也爱答不理,有时候还会被埋怨,仿佛我们的到来不是一种关怀,反而更似一种额外的打扰,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访时被拒之门外时的茫然和尴尬。后来,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我开始反思工作方式,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并深思帮扶的真正意义。于是,我尝试着去改变,进门不再生硬宣传,不再重复询问,而是根据每一户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子女入学、医保、外出务工等情况,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给正在读书的学生带几本课外读本,给生病的空巢老人带点常备的药,给在外务工的青年发一条注意安全的微信,农忙时到地里帮农妇们打打下手……我能做的不多,更要竭尽全力地去做,不把帮扶当作“走过场”,要把帮扶当作“自家事”,那一句句“卡沙沙(彝语:感谢)”、一抹抹灿烂的笑容就是对我这个帮扶“小兵”最大的肯定,我也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帮扶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用真心去帮扶,用真情去融入,履行好工作职责,实实在在地办实事,解民忧。

  用“决心”去攻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距2020结束只有3个多月时间了,决战决胜已经进入倒计时,作为一名扶贫“战士”,要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决心对剩下的硬骨头和堡垒发起最后总攻。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心中装着贫困户,脑中想着脱贫路,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扶贫道路很难,但扶贫干部不缺伙伴,不会感觉得孤单,因为在边远的彝区、革命老区等各个最贫困地区有很多扶贫战士在战贫困、拔穷根。正所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面对硬骨头,我们要有决心去攻克,要有信心去战胜,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集中优势力量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厚重而温暖的底色。

  用“耐心”去解释。帮扶工作很多时候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心,最初开始帮扶时,面对老乡,我会手足无措,会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因为入户时我听不懂他们说的,他们也不明白我说的。如果没有当地同事给我当“翻译”,我和贫困户之间的交流就只有礼貌性的微笑和简单手势。后来走的次数多了,我可以听得懂“卡沙沙”“库史木撒(彝语:新年好)”等一些简单的词语了,交流也就变得顺畅了很多,但我的帮扶之路并没有因为语言相通而变得轻松顺畅。在帮扶的过程中,有些村民因为不了解上面的帮扶政策,就打电话给我吵着自己也要享受这些政策;有时候给一些特别困难的贫困户送一些慰问品,其他贫困户心里就会不平衡,就闹着自己也要有;有些村民对村里发展扶贫产业会不理解,认为其他乡镇的产业更赚钱,也要仿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释,给他们讲政策,给他们讲什么是因地制宜发展,直到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耐心在帮扶工作中的重要性,帮扶工作必须坚持用耐心去化解百姓心中的不解,用耐心一步步地去赢得他们的理解,用耐心去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用耐心去磨、去讲、去做。

  从陌生到熟稔,从起步到走稳,我这个扶贫小兵的秘诀就是:小兵作战,不惧困难,不畏艰险,不留遗憾,真心热爱,决心攻克,耐心解释。以“三不”的无畏、“三心”的坚持,用实干担当与贫困一战到底。
发布人:12371网友jxzhqe 发布时间:2020-9-18 15:43 收藏 阅读人次:2488

初审:安可欣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