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博士书记”和他的“数字乡村”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委组织部 谷建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9月27日一大早,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前崔村的“博士书记”赵军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经“数字北宋智慧养老系统”监测,近两天有10名老人手环处于“离线”状态,他需到户确认原因。下午2点前需赶到东营软件园进一步对接“农业遥感检测系统”手机扫描识别大田作物健康事宜,车程往返约110公里。四点前需返回北宋镇接受电视台采访。

  这是赵军在北宋的第452天。去年7月底,作为东营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赵军,被组织选派到利津县北宋镇任乡村振兴服务队综合协调组组长、前崔村任第一书记。这也是村里人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博士”。

  用脚步丈量民情

  “与想象的不同,赵博士不仅没有书生气,还很接地气。”前崔村文书殷彩军说道。上任第一天,烈日当头,赵军的工作是在环村路上完成的,走完整个村,汗流浃背。作为一位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赵军的见解是:想了解、发展一个村,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在走访中,赵军发现,基层网格员的工作尤其繁重,基本都是时间紧、任务多、要求高。尤其每周的日常巡查工作,不仅要入户照相,还要分类归档,既耗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

  如何将社会“治理”变“智理”呢?带着这一问题,自 2019年7月以来,赵军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奔波。他无数次往返于东营软件园和前崔村,短短半年间,赵军博士的私家车跑了2万多公里。或许是赵军的坚持与真诚感动了大家,好几家企业表示愿意为前崔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

  如今,在众多软件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前崔村级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图像采集设备投入使用,“数字北宋”管理终端、“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积分管理系统均已上线……网格员通过手机端就可对每家每户进行基础性资料取证和上传,党支部书记也可通过手机端及时审核查看,全程实现了无纸化、移动化办公。

  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投入使用的高清摄像头可随时抓取车辆、人员高清图片进行信息比对。“多亏了赵书记安装的人工智能摄像头,疫情期间我们值守省了很多事。”前崔村文书殷彩军说道。

  用科技践行初心

  如果说“数字前崔”是赵军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所在,那么“数字北宋”乃至“数字乡村”则是他的梦想。

  在当下,传统农业转型的途径必然是高科技运用。“上星期我们已经完成了‘数字北宋’农业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农业遥感正在对接,‘数字农业’落地指日可待。”赵军说。

  在赵军的演示下,轻点几下鼠标,数字大屏马上显示出了北宋全镇农业生产相关情况。赵军说,通过农产品追溯平台、检测数据监管平台、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采集全镇设施农业大棚类型、数量、品种、产量和负责人等信息,可以实现北宋镇设施农业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下一步,通过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数字北宋”可以完成农作物生长画像及田间数据的采集工作。“现在人们生活出行都刷脸,凭借海量数据,在田间地头里我们也能做到‘禾脸识别’甚至‘草脸识别’,机器人智能识别病害、除草等。”赵军说,通过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种植,数字农业能减少30%的管理成本,而所需的人力成本仅有原来的一半。

  “北宋的农业,将不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北宋镇党委书记陈善泽说道,“通过整合种植、包装、品牌、市场,北宋的现代农业将走出传统模式,以种植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以真心排解民忧

  村里85岁高龄的郭速英老人,老人的几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与88岁的老伴住在一起,两位老人的健康着实牵挂着孩子们的心。赵军在走访中发现,前崔村7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就有16户。这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平时生活缺少照料。他想到既然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是否可以给他们配备智能手环。说干就干,赵军主动联系了当地民政部门,意外的是民政部门十分支持并表示可以全额支付,目前,已发出智能手环40余个。

  现在,每天用智能手环给孩子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已成为郭素英老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我出门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了,一按(键)孩子们就知道了,还能说话,实在太好了”老人高兴地展示她的智能手环。

  赵军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和医疗机构合作,想把老人这段时间的身体健康情况出一个医疗报告,让孩子知道老人情况,如果需要可以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咨询。”

  对于数字乡村的建设,赵军博士信心满满:“未来‘数字乡村’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农村各领域,集经营、管理、服务和治理为一体的‘数字乡村’新模式指日可待。”

发布人:喝蓝墨水的猫 发布时间:2020-9-29 08:24 收藏 阅读人次:4518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