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特别的“米饭味道”别样的驻村生活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犁头村驻村干部 宋劲松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也许是前世一千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一次美好的邂逅,我成为了一名了驻村干部,驻村故事从此开启,近距离接触群众,与群众谈心,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书写奋斗诗行,用实际践行初心使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生活的点滴变化使我不断成长,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也提升了我“为民服务”的本领。驻村“米饭味道”的改变,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和使我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快请坐,农村饭菜不好,多将就点儿。”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对面的周登笔夫妇俩,一边在灶头旁挥动着锅铲炒着腊肉,一边端上香喷喷的白米饭热情地招呼着我们。驻村两年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可没少打扰他们。这些“一枝一叶”的小事,就是我驻村生活的一个缩影。我的驻村故事要从2018年开始讲起。

  2018年7月13日,我和第一书记受县委组织部选派,来到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铜锣村(现合并为犁头村)进行驻村帮扶。

  该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50米,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9人,共222户,其中贫困户40户,111人。铜锣村一大特点就是山高林密,地势陡峭,村民居住位置“远、散”,花费在路途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正式入户的时间。

  先不谈帮扶工作,眼前一日三餐该如何解决?早饭还好说,泡一桶方便面就算充饥,可午餐怎么办?驻村期间不可能一直都吃方便面吧。刚到村上那会儿,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看着办公室角落摆放的锅碗瓢盆、米盐酱醋油,此时的我们既觉得新鲜又感到陌生。

  “中午能不能搭个伙?菜、米和油我们自己出,每月或多或少给您们一点儿辛苦费。”

  “我们吃饭没有固定时间,饿了才做,不想麻烦。”当我们叩响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周围村民的房门,主动商量解决午餐事宜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委婉回答。

  群众态度的转变还得从2018年9月6日凌晨谈起,也就是我们驻村帮扶的第二个月。

  今年65岁的贫困户周登良,是铜锣村5组村民,身体一直不太好,儿子又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伴和他一个刚满4周岁的孙女。2018年8月15日下午,下地锄草,不幸被毒蛇咬伤。

  蛇咬伤后,便去了邻镇一家私人医院输盐水,凌晨5时,全身出现浮肿,身体变得黑亮。

  接到家属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内,第一书记便冒着倾盆大雨,紧急开车送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早上7:20,我不停地在医院走廊上来回奔跑,咨询医生,了解周登良的病况。在护士台,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院方能随时沟通,掌握动态。随即又与远在浙江务工的周朝昌取得联系,告诉其父亲现在所治疗医院的名称、科室及病床号。忙完这些事情后,又跑到收费窗口,为周登良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并照顾至下午方才离开。

  脚下多少泥,我们便倾入多少情。群众态度的转变还在继续……

  驻村第二年,2019年“6·17”地震发生后,面对余震不断,大小山石仍不停滚落情况下,我们第一时间紧急赶往铜锣村查看震源中心受灾情况。6月19日,通往铜锣村1组生命通道被巨石阻断,村民生死不明。为给抢灾工程队提供准确信息,及时打通1组村民生命通道,与村主任及村民向导一起徒步进入1组,逐户查看村民家庭受灾情况,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并带领市、省技术工作人员对铜锣村受灾房屋进行D级鉴定。

  4组贫困户袁开江的母亲王月珍,因历史原因,多年来的户籍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我多次往返于村级和镇派出所,开证明,整理材料,8月13日,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王月珍家属和我一行4人一同前往高县胜天派出所为王月珍办理户籍事宜。经过多方面协调沟通,近30年的户籍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入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时,路上的村民也开始跟我们开起了玩笑、聊起了家常,临近中午还主动邀请我们留下来吃点儿家常饭。

  一句玩笑,一句家常,一碗米饭不仅是群众对我们的理解、信任和认可,更是对我两年来驻村工作最大的褒奖。驻村的日子里,故事很多,有累、有苦,也有甜和喜悦,更多的是收获了感动和成长,驻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重要财富,也将是鼓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不懈动力,我将汲取驻村生活中的精神力量,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力以赴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发布人:小小伦伦 发布时间:2020-9-29 08:43 收藏 阅读人次:9109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