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基层年轻干部到底需要多“土”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刘建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面临基层千头万绪的实际工作、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年轻干部只有牢牢把握“群众路线”的要点,走基层、接地气,用满身“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

  善走“土”路,有问需于民的亲人情。“这山高、那路远,十里八村望不见。”民谚贴切地描述出了一些落后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刚出“象牙塔”迈进“基层门”的年轻干部,怕“土路”、怕“沾泥”,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决策”,久而久之,疏远了乡亲、脱离了实际。

  基层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前线,作为年轻干部,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走进田间地头,坐上百姓炕头,了解群众疾苦,把握群众脉搏,真正把带着原汁原味、带着现场温度、带着鲜明情绪的第一手材料带回来,并从中汲取智慧力量,进而激发创新的灵感,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笔者工作的地方,当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扶贫工作,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搭建起以民需民愿定方向、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的长效机制和办法,使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的、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激发群众的发展热情,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

  善说“土”话,有问计于民的师生情。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一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众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不难发现,现实中一些同志确实存在不会讲“群众话”的现象,或因谨慎紧张而照本宣科、或赶时髦而“网语连篇”、或故作高深而咬文嚼字。

  作为年轻党员干部,说好“群众话”,说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才能和人民群众话语相投、思想相通。走村入户要讲家常话,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把百姓事当自己事,与百姓唠家常,用平实的语言拉近干群距离;问计于民讲虚心话,要诚心拜群众为师,讲虚心话、尊重话,方能取得“真经”;访贫问苦讲抚话,不能只是简单地怀恻隐之心,而要感同身受,既注重物质帮助,又注重精神慰藉,多讲鼓励话,多出致富点子,让他们看到希望;宣传政策讲易懂的话,多用打比方和举实例的方式,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把高深问题通俗化、疑难问题明白化;化解矛盾讲公道话,切记“一碗水”端平,讲符合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的话,群众方能顺心服气,我们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善用“土”法,有问效于民的公仆情。2020年农历新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多地农村群众在村(社区)党组织带领下,用大喇叭喊话、取消登门拜年、拉警示横幅、“封村自我隔离”等“土办法”,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有些人认为,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办法已不管用,已跟不上时代,开口说互联网,闭口谈多媒体,这是有失偏颇的。无论时代再怎么发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需要互联网思维,需要多媒体等现代手段,但同样也需要“土”方法,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用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办法来服务他们,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疫情防控中,各地农村之所以能取得重大胜利,充分说明基层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时,也许“土”方法才是最管用的。其次,不管办法多“土”,只要是符合党纪国法、道德规范,其出发点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就是“好办法”。年轻领导干部就是要在“土办法”中找到“新点子”,解决好区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保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体会到改革发展成果。唯有此,才能真正检验工作得失,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唯有此,才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鲜明具体地转化为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年轻干部要想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关键要以“土”固基,在成长的“黄金期”多吸收“土营养”,方能在“赛马场”上策马扬鞭。
发布人:建平And梦 发布时间:2020-10-13 10:56 收藏 阅读人次:3205

初审:邱莫 编辑:水见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