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多式裂变”唱好成渝“双城计”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溪南镇人民政府 郭素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强调,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以及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联结点,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和历史机遇,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继续做好经济圈建设系统工程,集聚抱团优势、推动创新实践、强化人才共育,唱好“双城计”,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在促进西部大发展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集聚抱团优势,实现发展潜能“融入式裂变”。成渝发展要做深产业、项目、智库、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优势“共享文章”,促进“多元化”优势互融,打开协同发展路径。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布局,深化区域治理协同。2015年,成渝两地达成《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在这之后,两地陆续达成了“1+10”系列合作协议,《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深化川渝合作‘2+16’系列工作方案(协议)”等合作事项,成渝两地合作持续加强。在深化合作基础上,要围绕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双向流动,通过编制合作规划,实施项目清单,加大发展统筹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软联通”和“硬联通”的整体推进。“软联通”是对“硬联通”的补充,是成渝两地的“发展经纬”。在积极推进两地重大战略项目“硬联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以政策、标准、数据、金融与机制为对接内容的“软联通”,架起“共识桥梁”,让两地优势“深度抱团”,带动腹地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实现规划与建设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推动创新实践,实现发展动能“引擎式裂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力值最高的区域,但依然存在着区域内发展热度不匀,创新实力差距较大等问题。高校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但在世界百强大学中,京津冀有2所,长三角有3所,成渝地区为零;百强学科中,京津冀大学中有42个,长三角中有66个,成渝地区仅有1个,显然,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是成渝两地实现更高程度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成渝地区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必须进一步应对变局、开拓新局,跳出局限、抓牢机遇,积极在政策利好中育先机、于时代大势中开新局。增强创新实力就要在创新实践上用功。对此,要做活创新互鉴机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发挥“创新双核”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着力建设产业集聚区、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创新示范基地,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完善优质的创新生态链,补足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短板,在持续创新中补充强劲“引擎力”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发展主动权,“舞动”成渝一体化发展。

  强化人才共育,实现发展智能“聚合式裂变”。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成渝两地的核心竞争力,要聚焦发展导向,做大人才增量,强化人才共育。要优化人才环境,树牢人才驱动意识,营造“群贤毕至”的社会环境。以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开放包容的纳才之胸,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成渝的发展事业中来,将人才资源汇合成江海,凝聚成碧波掀天的发展大势;要搭建好“人才平台”。以“政府+市场+企业”共建模式,重点培育好“高精尖缺”的高层次人才,有重点、有方向地培育一批契合重大战略发展的高端人才,增强人才与实业发展、城市战略的匹配度;要做好“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强人才共管机制,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发挥决策部署、产业发展、技术突破的人才集智聚力作用。强化人才共育是成渝地区发展的“聚合式裂变”,要继续保持开放包容胸襟,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种好引流人才的“梧桐树”,引来五湖四海“金凤凰”,聚天下英才于“双城”,构建人才绝对优势,充分释放两地的发展智能。

发布人:乌拉娇娇 发布时间:2020-10-20 10:14 收藏 阅读人次:4560

初审:汪青雷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