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教育托举民族未来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航宇路街道办事处 樊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十三五”成就巡礼》全新板块,重点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录我国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成功实践。“十三五”期间,我们教育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十三五”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度,学前和高中教育入学率等代表性指标明显提升。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辍学学生由60万人减少到2419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引导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各地要继续秉承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为国家培养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要注重“教”与“育”的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教育是一个国家人文素质和国家见识的综合体现,是提升人口素质,提升国家文明程度的有效手段。教育,“教”是方法,“育”是目的,各地要本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大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新时代的人才承载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职责和使命,不仅要在“无涯的学海”中争做本领高强、技术过硬的学术“领头人”,也要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孕育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般的品德。要精心打磨品相好的“璞玉”,淘汰品相不佳的“顽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教育要把握“城”与“乡”的均衡,实现城乡协调统一发展。教育是实现农村地区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远之计。中国底子薄、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明显拉大。各地要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提升对乡村教育重视程度,加大对教育宣传和普及力度,帮助村民实现思想上、精神上的脱贫。要优化教育投入总量、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流动;要坚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着力为农村输送优质的教师队伍;要加大农村教师的编制比例,提升教师待遇,改善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扎根乡村厚植沃土,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全方位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

  教育要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引导多元化办学新格局。教育的目的是要向祖国输送实用型人才,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在求职时的求职意向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意向容易发生分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无法尽快转化为实践,而用人单位却考虑自身的经营成本无法为择业的大学生提供过长时间的实习锻炼时间,造成产学脱节的现象。各地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握准市场需求,要深入就业市场考察教研,勇于探索教育改革,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按照行业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培育实用型人才。各地要鼓励指导兴办职业教育,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步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要永葆初心、坚定信心、下定决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注重城乡均衡发展,努力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巨大转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奋斗,共同托举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发布人:蓉儿 发布时间:2020-10-22 16:23 收藏 阅读人次:3086

初审:汪青雷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