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共产党员网 文字“小白”近期有感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王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7月入职时单位楼下那参天的绿树转眼只剩光秃秃的树杈,半年时光早已悄然飞逝。这半年里,我最常做的事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回信访、写网评、做总结……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抓耳挠腮,我终于也从开始的手足无措、谈“文”色变到现在的充满激情、渐有心得。

  “不打无准备的仗”

  就像上战场要先准备弹药,下厨房要先备齐材料,写文当然要先想好主题。选定题就确立一篇文章的灵魂,“魂”立住了,“肉身”才能塑造好。我曾经一度痴迷于共产党员网上各种“热门稿件”“编辑推荐”,可是反复翻阅研读后,轮到自己写还是头脑空白,原因就在于一昧的模仿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后来经过反思总结,我渐渐发现选题需要把握针对性、实时性。

  写给谁看?是领导还是同事,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不同的对象决定了选题的偏好领域,比如对老前辈可以写党的历史、工作的矛盾,对新同志可以写个人的成长甚至是情感鸡汤。有针对性的文章如刀枪剑戟,精悍有切入点,也更好“发力”。写来什么时候看?经典著作虽千年流传,但平时我们写的文章还是得注意“保质期”。抗疫救灾主题、新公务员入职感想、国庆中秋主题……合适的时间写合适的主题,不光免去你苦思的烦恼,还让文章鲜活有生命力。

  “核舟记”

  文章内容讲究丰富有条理,就像那枚“核舟”,“以径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丰富的内容让文章血肉丰盈,明晰的条理层次则让文章有了筋骨。

  “阅历≠学历”,丰富的内容需要“行万里路”的阅历作为支撑。我曾经误以为自己研究生毕业写网评那是信手拈来,可是被一次次拒稿后我意识到:阅历来自生活,但生活不只有象牙塔。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所以趁着大好时光多去经历吧,沿途的风景、偶遇的过客都可以是我们写作的“原石”。现在有些作者“拿着半截就开跑”,条理不清,没有明晰的逻辑主线,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可理解性。要做到层次清晰,一方面需对内容有深刻思考,比如理论文章就读书学理,实践文章就采风体验;一方面需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时刻牢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20余年写成《红楼梦》,马克思、恩格斯40余年著成《资本论》,歌德60余年写出《浮士德》……好文大多不是一次成型,需要持续不断地打磨。很多人被文章完成那一刻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急着想向全世界展示,而忘记这个粗糙的“半成品”本可以被打磨得更好,达到更高的水平。打磨是写文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耐心,需要细心。

  有人将写文比喻成“怀胎十月”,要想“顺产”耐心必不可少。领导、编辑们的眼光是毒辣的,急功近利的文章很容易被发现,从而被打回、被拒稿;而耗时耗力、一遍又一遍的删改才可能被采用甚至是被推优。传统中国诗词散文中讲究一个“炼字”,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绿”、鲁迅《孔乙己》中的“排出”,看似随意的用词背后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力求最恰当最传神。洋洋洒洒动不动几大篇的文章,能“唬人”,却不能“动人”,当细心检查,确保语句顺序,斟酌谨慎遣词排句,避免犯低级错误。

  在这半年里,以写文为契机,我注意到了许多平时忽略的现象,领悟了许多不曾深究的道理,内心变得安定有力量。叶圣陶讲,“以文映心,以心写文。”因此文章当是作者思想的体现、灵魂的碎片。

  “我们能给世界留下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而现在,似乎我有了自己的解答…… 
发布人:萤火 发布时间:2020-11-12 09:32 收藏 阅读人次:6866

初审:楚搴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