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品读“山凿一尺宽一尺”背后的初心

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冉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品读“时代楷模”、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的先进事迹,一位实干苦干、笃定前行、无私奉献的当代“愚公”形象浮现在眼前。“山凿一尺宽一尺”,是毛相林40年如一日干事创业的初心。践行和传扬“时代楷模”毛相林的“愚公”精神,就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拿出逆水行舟的进取精神,坚持聚焦目标、持之以恒,坚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坚持实干苦干、担当作为,干出一番不负时代、群众满意的实绩。

  永葆“水滴石穿”的定力,保持笃定方向不言慢的远见卓识。“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毛相林在任村主任的40年时间里,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群众修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什么力量鼓励着他坚持40年修路的决心不动摇、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不松劲?就是因为他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把路修通;他坚定,路修通了,群众就能致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在新时代传扬毛相林“山凿一尺宽一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做到不畏难、不退缩,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认定目标坚持干、久久为功长久抓,一锤一锤敲掉面临的困难,一锄一锄挖出前行的道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最终干成事、办好事。

  练就“铁杵磨针”的功夫,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担当。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写到:“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则关于李白读书的传说,道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下足狠功夫,下定决心干,才能取得最终成功。穿行于太行深处的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10多年时间里,逢山凿洞、遇水架桥,铸就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愚公”精神传承的生动写照。我们干事创业,就是要始终做到稳得住心神,静得下心来,不为任何干扰阻拦,不被任何困难吓倒,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条一条落实好上级的决策,一件一件干好承担的工作任务,一个一个兑现作出的承诺,跑好历史交给自己的“接力棒”。

  涵养“蚂蚁啃骨”的恒心,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干事创业需要始终咬定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日积月累,在积跬步中行至千里,在积小流中汇成大河。无论是塞罕坝林场几代人筑成的“绿色长城”,还是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坚持60多年植树造林、改造山河,还是“时代楷模”黄大发带领群众36年修成的“大发渠”,靠的都是持之以恒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苦干精神。复兴路上,需要的就是像愚公移山那样,坚持年复一年的实干苦干,保持代代相传的不懈拼搏,才能避免让宏伟蓝图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当前,“十四五”蓝图已经擘画,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传扬愚公精神,以“山凿一尺宽一尺”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日日为继、久久为功中改天换地、福泽百姓。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只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传扬“山凿一尺宽一尺”的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尺接着一尺凿,一丈接着一丈挖,就一定能够跨沟越壑,征服更多“娄山关”“腊子口”,创造出不负时代、群众点赞的实绩。
发布人:半坡散人 发布时间:2020-11-23 16:28 收藏 阅读人次:9784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