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以人民考核校正“形象工程”下的政绩错位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县委组织部 张飒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备受关注的巨型关公像整改工作有了最新进展,当地政府已组织权威专家科学制定搬移方案,这座高达57.3米的青铜关公像从建设到搬迁的过程令人唏嘘,同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令人痛心。

  无独有偶,某国家级贫困县斥资2.56亿元建设高达99.9米水司楼,某国家级贫困县耗资6200万元建成秦汉仿古城门,某县级市在高速路口斥资1.9亿元建设假山跌瀑,等等,这些耗资巨大、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形象工程”不仅脱离实际,浪费了财力和社会资源,同时破坏了历史文化,损害了城市风貌。

  滥建“文化地标”的背后,反映了个别地方一味追求“高大上”建设,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未经民主决策程序,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建筑物粗制滥造,群众不买账。究其根本,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过分热衷打造见效快、影响大的工作“亮点”,忽视了群众的实际呼声与真正需求。

  历史告诉我们,重视民生才是正确之道。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官员皆是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心无百姓莫为官”的道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深深地镌刻在旗帜上。雷锋、焦裕禄、杨汉军、黄文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践行宗旨,用真情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时代的认可。现实与历史共同印证了,政绩不是气势恢宏的关公像,不是富丽堂皇的楼宇,更不是雕梁画栋的城门假山,而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

  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领导干部是带领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少数,干部考核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必须运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领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把工作着力点从“形象工程”转移到民生建设上来,打造一支懂人民、爱人民、为人民的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起好头、带好队。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多起违规建设“文化地标”项目后不久,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让人民成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评卷人”,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风向标”,是开展高质量干部考核、抓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从而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依法科学合理开展工作的必要之举。

  深化考核中民生元素。“为政之道,在于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然而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热衷搞“形象工程”,挖空心思攒政绩,身陷“形式主义”的囹圄。深究溯源,问题在于干部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看显绩,未能发挥正确引导作用。“考什么”决定了“干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干”,高质量发展下的干部考核,必须树立鲜明的人民利益导向,将民生保障纳入考核重点,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就业、教育、饮食、医疗等等纳入考核事项,对不同岗位职责的领导干部,结合任务分工精准设置考核重点,将任务细化列为干部考核量化指标,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评分重要依据。结合当前形势,加强对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突出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重点群众就业、贫困人口脱贫等情况的考核。通过在考核中强化民生重要性,以为民造福作为干部最大的政绩,真正引导领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人民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强化人民监督力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一直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个别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与群众意愿相背离,必须在干部考核中强化人民监督力量,让为官不为的“过街老鼠”无处遁形。要进一步落实群众知情权,在网络和公告栏上适时公布考核对象、内容、形式、过程,让考核在群众监督中进行,让结果在阳光下公开。放大平时考核中的群众声音,建立基层群众定期联系制度,定期广泛征求询问当地居民意见,不只拘泥于看材料、听汇报,要到现场察民生、晓民意、知实情。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上下联动宣传营造良好监督环境,敞开群众监督大门。发挥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作用,对群众的差评打分及时安排专人回访核实,按时解决整改并反馈评价群众,严重问题严肃问责。

  完善人民评价机制。老百姓作为治理成效最直接的受益者和最大的受众者,理应在干部考核中发挥更大主动性。要主动邀请群众参与面对面考核会,对考核对象述职情况进行实时评价、打分,点对点反馈群众评价,促进干部不断改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认真开展社会公众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保障等满意度调查,及时收纳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珍贵建议和反馈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和短板并及时补漏。建立线上意见建议平台,听取群众对干部的反馈意见,尤其重点吸收有一定知情度关联度服务对象的意见。在考核结果运用中充分体现人民声音,提升民意考核比重,完善奖优罚劣制度,对于考核过程中干群口碑较好、群众工作扎实的干部优先使用或优先晋升职级,对于民生工作不力、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进行问责和调整,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把真正为民办事的干部考出来、用起来。

  治病要治本,整改关公像等形象工程、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民评价作用,把考核“指挥棒”交给群众,用群众心声指引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牢宗旨意识,真心诚意接受群众意见,脚踏实地为民众服务,做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消除“形象工程”等形式主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雨落尘痕 发布时间:2020-11-25 08:59 收藏 阅读人次:2807

初审:汪青雷 编辑:余元潇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