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一名基层扶贫干部心中的“三把火”

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横林镇人民政府 蒋珠丽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扶贫干部,回想起这3年来和大家一起带领村子脱贫致富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虽脱贫任务已经完成,但因脱贫在我心中燃起的“三把火”却愈加旺盛,这“三把火”也会指引我向着更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第一把火,要点燃党建引领的“正火”。记得刚到村里时,不知道和村民说什么,而对于村民问起的政策,回答也是模糊不清,时间一长,不仅上门走访吃了“闭门羹”,即使是座谈交流也只能“默默无闻”,俨然一个扶贫工作的“门外汉”。而那时我注意到村委书记和村民们交谈时总能娓娓道来,大家对他也很信任。虚心请教后才知道他经常一个人在办公室研究中央和省、市的扶贫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又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大家分享自己最真实的扶贫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由此我才意识到,必须要发挥好党建引领的作用,于是我就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当成自己的“枕边书”,确保政治、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步调一致,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把政策和典型案例讲出来,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从一个扶贫“门外汉”变成了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第二把火,要培育产业发展的“新火”。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一直是确保脱贫和不返贫的“制胜之道”,但是村里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有过发展产业的思路,但一直是“空中楼阁”。于是,我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积极向上联系项目,争取资金,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到村里现场指导,精心打造了香菇大棚产业扶贫项目,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态势。不仅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更辐射带动了一批其他产业项目入驻,真正实现了“种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第三把火,要淬炼实事求是的“真火”。“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是脱贫攻坚的大忌,必须要注重在实战中反复锻炼干部、锤炼队伍,只有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处理好最棘手的问题。因此,三年的扶贫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把“田间地头”当成自己的“主阵地”,俯下身来、沉下心去,用脚上的泥巴换取群众的信任,克服“急于求成”心态,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让自己真正“百炼成钢”,确保每一项脱贫工作都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后时代”里,我要把这“三把火”烧得更旺一些,让已经脱贫的群众尽快搭上全面小康的“列车”,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发布人:憨憨的小乌贼 发布时间:2020-12-6 22:17 收藏 阅读人次:2165

初审:安可欣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