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小金句”里的“大传承”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林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上小学时就会吟诵的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诗句,却饱含着厉行节俭、尚俭戒奢的大道理,更蕴含着中华儿女祖祖辈辈传承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所谓,最质朴的诗句最感人,“小金句”里承载着“大传承”。珍惜农民辛勤劳动成果之余,更要用心用情把这份优良传统传承。

  小时候,姥姥总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挂在嘴边,她特别惯着我,却不让我剩一粒米饭。姥姥是老家衬衣厂的下岗女工,没什么文化,但做得一手好菜。加上我爸妈都上班,所以当时在姥姥家吃饭的时候居多。那时候的我,最不喜欢吃饭,吃什么最后都会剩一口。姥姥一边用“粒粒皆辛苦”这个我当时似懂非懂的道理教育我,一边用“剩饭碗、长麻子,你碗里剩下的饭粒,将来都会变成脸上的麻子”这个民间小故事吓唬我。记不清小时候的我是因为听懂了“盘中餐”背后的辛苦,还是害怕“脸上的麻子”,我慢慢不敢剩饭了。而今,姥姥已离开我好几年了,我时常想她。我想,只有把她教给我的“不剩饭”“不浪费粮食”的勤俭节约精神传承下去,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吧。

  后来,终于在小学课本里学到这首叫《悯农》的诗。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她详细解读每一句的意思,她告诉我们:“诗的开头就描写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难道不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在她的帮助下,我和其他同学不仅背会了这首古诗,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很多关于珍惜粮食、倡导节约的活动,在用淘米水浇花、用矿泉水瓶盖做手工、果核变手链等废物再利用的过程中,渐渐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养成厉行节俭的好习惯。

  如今,我在基层工作,有幸来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的时候,真正体会了这首诗的内涵。从备耕生产、抗旱保苗,再到秸秆禁烧、防汛救灾,点点滴滴中,都有广大农民辛勤的背影,都有他们的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在他们的汗水和笑脸中,我更加懂得了粮食的珍贵与节约的重量,也深知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带头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牢固树立节俭理念、宣传整治浪费之风、自觉养成节约美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姥姥看到我“光盘”“空碗”时的笑脸,仿佛听到了小学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风吹稻田滚滚麦浪传来的芬芳。

发布人:林淼淼 发布时间:2020-12-8 14:20 收藏 阅读人次:3609

初审:钟辉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