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莫让调查研究成为基层重担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农业农村局 张翔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作为各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取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通知迎检式”“层层陪同式”“资料评比式”等与调查研究初衷背道而驰的形式层出不穷,一方面让调查研究结果变了味、失了真,另一方面也为基层干部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脱贫攻坚成果如何?乡村振兴效果怎样?生态环境群众满意与否?种种问题,都需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结果,倘若所调研的问题已提前让群众将“标准答案”背熟,一路所见都是近几日“突击”打造出来的假象,资料数据都是基层干部加班熬夜赶出来的“美化材料”,那样的调查研究岂不成为了“走秀舞台”,只会让群众厌恶,让基层干部寒心。这样的形式主义“瘤毒”,要下大功夫坚决进行根治。

  造成调查研究沦为“走秀式”的“病因”,是提前下达通知后的“充分准备”,是各级领导层层陪同时的“不好找茬”,是美化汇报材料里的“滴水不漏”。要进行根治,就得对症下方,笔者认为,调查研究“三不”是“良方”。

  不打招呼,去最真的现场

  提前告知调研内容,让基层做好充分准备后才到的现场,是不真实的,是难以发现问题的。在去现场之前,可以先将准备调研的内容认真梳理好再出发,到了现场后,不能像“无头苍蝇”般乱转,也不能“走马观花”般随便“看看”。要深入群众家中,深入那些存在困难的第一线,去关心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去了解他们最迫切的愿望,才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才能掌握到更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调查研究之行真正能够为群众想办法、解难题。

  不搞陪同,听最诚的民意

  在调研时,如果有陪同,通常都是走的“规划路线”,很多真正存在问题的现场和群众家中就很难到达,最终导致调研结果与真实情况有所差距。不搞层层陪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剧本式”的调研,直达基层现场,直面群众问题。在开展这种随机走访式调研去了解情况时,要与群众深入交流,少说“官”话,多用“土”话,同时告知群众此行的目的并作出将为群众所言保密的承诺,让群众放宽了心畅所欲言,这样调研的方式,听到的才会是最诚的民意,了解到的才是最实在的问题。

  不听汇报,做最好的总结

  开展调查研究,如果现场只看十分钟,听取汇报一小时,然后根据汇报内容便形成了此行的调研报告,这样的调研结果自然很难反应真实情况。其实,很多调研只要开展得够深够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自然不在话下,再要求基层前来座谈、汇报反倒变得“画蛇添足”,何不调研完成后就直接离开呢?在离开后,还要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基层并提出指导意见,让他们在整改完成后及时“扯回销”,这样的调查研究,才会更有意义,这样为基层减负的方法,必定会深受基层干部喜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少些让基层干部花费心思“迎检”的调查研究,多些为基层查找问题的突击走访,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工作越来越顺。

发布人:高州小小张 发布时间:2020-12-11 10:35 收藏 阅读人次:3845

初审:严格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