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坑坑洼洼”到“平平坦坦”

贵州省开阳县高寨乡 张薰 王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叫王旋,是贵州省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一名队员,也是开阳县高寨乡大冲村的扶贫干部。

  时间回到2018年3月26日,我从贵阳驾车来到了高寨乡,从乡里踏着一路的泥土路,来到了大冲村......

  看着进村的路面还是坑坑洼洼,车辆交汇时只能到村头措车让行,有些村民住的还是危房,村里大部分还种着玉米等农作物。

  驻村后,我先是向和村支“两委”详细地了解大冲村的居住情况、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然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97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最后,将走访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并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写了一份报告,希望局里能先支持改善村里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很快,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支持下,村里的进寨路和进组路上多了15盏太阳能路灯,这些路灯为村民们照亮了脱贫致富的前行路。   

  村民们满意了。他们在路上遇见我,老远就和我打招呼,称我是“有本事”的人。他们这种质朴的感情让我心里暖烘烘的,干劲更足了。

  驻村大半年,我发现村民们斗志普遍不高。多次商议后,我们决定由村支“两委”带头将这个“志气”提一提。

  我将这个想法汇报给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里请来专家帮助分析产业发展。最后,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大冲村的生态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经济,并以此作为乡亲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鸡、苗木栽种等立体循环产业。

  2019年3月,大冲村的林下蜜蜂养殖、林下鸡养殖、苗木种植陆续启动。我走家串户给乡亲们做宣传工作,同时又盯着产业项目的推进,继续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年底,产业发展有了成果,我积极联系单位同事和身边的亲朋好友,向他们推荐村里的绿色产品,很快产品就脱销了。后来一算账,竟然有8万多元的净利润。

  今年8月,村里在林下经济产业起步的基础上,又新增食用菌种植项目,同样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建10个大棚标准化生产食用菌,带动乡亲增收致富。千万别小看这些“小菌子”,1个大棚有1500株菌子,1株1年能产6斤,10个大棚就是9万斤,每斤卖5元,就是45万元。

  除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也给村民带来了新希望。翁柱组是大冲村12个自然村民组之一,由于该组所处的位置易发生自然灾害,全组必须搬迁。为了说服村民搬迁,我往组里跑了几十次,通过宣传搬迁政策、讲解搬迁优势,终于说动了大家。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身为扶贫干部,脚踏实地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发挥。在大冲村里的两年零7个月时间里,我收获了真情和感动,村民们的每一个笑容和肯定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伴随着我一路前行。

发布人:一只小毛豆 发布时间:2020-12-18 15:33 收藏 阅读人次:5318

初审:韦卡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