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选调生 过好“三关”除基层“病灶”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人民政府 李靖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刚刚过去的2020年,大学毕业的我们带着这份鼓舞和勉励,以选调生的身份奔赴基层,开启了新的人生的旅程。然初来乍到,难免会略显局促,有些“水土不服”,最近我在闲暇之余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顿觉十分应景,有了些“药到病除”的良效,我认为过好“三关”便是除去基层“病灶”的“良方妙药”。

  入乡随俗,快速适应,过好“生活关”。习近平1969年初到梁家河插队时,住黑咕隆咚的窑洞,吃难以下咽的糠团子,但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哪怕条件如此艰苦,那时年仅16岁的他仍旧努力去适应延安农村的艰苦环境,彻底融入了这片人们眼中与他“高干子弟”身份格格不入的陕北大地。日新月异,如今在基层的我们,靠着先辈们打拼下的“家业”,早已经不再需要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因此更应该积极调节、快速适应,真正融入到基层。突然远离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喧闹繁华,有人可能会心烦意乱、局促不安,抱怨娱乐生活的匮乏、交通出行的不便。但我们坚决不能拿变化当阻碍、让环境成包袱,若只能看见清冷的路灯、迷蒙的薄雾,那就在甘于寂寞中磨砺强大的内心,若只能在崎岖山路中徒步前行、走村入户,那就在勤走动中练就强健的体魄,只有尽快适应基层,整理好浮躁心绪、安顿好个人生活,我们才算迈出了“漫漫长征路”的第一步。

  勤奋学习,旁求博考,过好“理论关”。“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无论是军事、哲学、文学,国内著作还是国外著作,他都广泛涉猎、深入探究,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不断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雷平生先生讲:“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学习对于我们,无疑起着长远的“塑形”作用。许多基层干部常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遇到能力提升的“瓶颈”,究其原因正是前期的理论底子“没铺实”,后期的学习热情又“跟不上”,最终导致了“倒上不下”的局面。作为青年干部,首先需要提升能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要求我们决不能在日常学习上懈怠,要朝乾夕惕、博物洽闻以夯实基础。结束了大学的集中学习阶段,我们即将迎来的则是需要捡拾碎片化时间,更加专注学习的新征程,通过学习不断强化理论基础、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辩证思考、拓宽干事思路,才是新时代基层干部成长的应有之义。

  以民为本,踏实作为,过好“群众关”。“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习近平同志说自己只是“普通的农民”,是“陕北的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了他也保护了他”,所以为老百姓做实事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也为我们基层干部立身成事树立了榜样!融入群众、积极作为是我们“新手”选调生必须要过的“关卡”,面对基层各种复杂的情况,要善于倾听群众的抱怨、善于观察群众的生活、善于敲开群众的心扉,和他们真正“打成一片”,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同时在为群众办事时要“落在点上”,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要“对症下药”“按方抓药”,保证高效率的同时争取民众满意度最大化。“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只有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我们才能在基层路上走得步履坚实。

  基层选调生们,相信过好这“三关”,我们都将在工作中生活有“心更清、目更明、手足更实”的通体舒畅之感,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佳绩!

发布人:东组研 发布时间:2021-1-5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3079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