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工作当善用“多”“少”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王子龙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张一弛,人生之道。同样,基层工作是件和群众息息相关、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每一件新规定直接关涉群众的切身感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当善用“多”“少”二字,以“多”与“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一份“代入感”,少一份“优越感”。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第一线、最前沿,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基层党员干部,更应植根中华大地,立足本职岗位、立足职责职能,优化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直面老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饱蘸为民深情,在制定具体措施、办法时,当少一份“高高在上”的“官老爷”风气,多一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店小二”精神。让人民群众从点滴小事的之中收获更多、更具体的幸福感。

  多一份“担当之心”,少一份“事不关己”。就像大自然不光有高山大海、激流险滩,也有清清流水、潺潺小溪,担当,亦不仅体现在危机关头的挺身而出,关键时刻的勇往直前,对多数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更体现在对老百姓大事小情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处理之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做好少一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疏离之态,更增一份和人民群众的“共情”意识,何尝不也是党员干部担当之心的具体表现?有了这份担当,我们才能有更多攻坚克难的勇气,才会在换位思考中深刻体味到群众的“便与不便”,才会有更为迫切地审视自身工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方法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

  多一份“加减思维”,少一份“应激性思维”。实践是理论之源头活水。这段时间,笔者在更深入基层、更深刻了解基层工作的基础上,强烈地感受到涵育“加减思维”的紧迫感。与之相应的,所谓“应激性思维”,在基层表现为“有什么工作就给出什么安排”,看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实则“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两者之间,主动和被动的结果截然不同,主动地“加减”符合为基层“减负”的历史和实践需要,且有利于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相反,被动的“应激”导致的最常见问题是疲于应对,缺少创新,囿于陈规窠臼,停留在老办法、老经验,表现为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只会点状地提出这要求、那路径,而缺少统筹意识,从而极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因此,基层干部当提高政治站位,涵育“加减思维”,各项工作中有一新的“加”,就要勤思一份“减”,将“减负”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将过去和现在、老办法和新做法有机结合,以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下的时势之变,因势利导、积极作为,构建“动态、积极有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的基层治理生态,才会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更具体的获得感,也才能给“后来者”更多富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发布人:清风一刀 发布时间:2021-1-14 14:06 收藏 阅读人次:2726

初审:向阳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