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走访慰问贵在走“心”

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蒋代跃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纷纷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扶贫助困、排忧解难的有效路径和民生工程。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把“好经”念歪了,走“形”不走“心”、重“痕”不重“效”,“扎堆式”“过场式”“作秀式”的走访慰问令群众心烦,“暖心工程”硬是搞成“闹心工程”。走访慰问贵在走“心”,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

  带着诚心走进家门、走近身边。入户才能入心,贴身才能贴心。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慰问者思想上走岔了、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来对待,进而滋生“懒政”心态,导致行为“失真”。一方面,组织者要利用好部署会、推进会等时机,以正面典型为引领、反面案例为警醒,引导慰问人员正确认识走访慰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凝心聚力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慰问者要加强理论武装,读党史、学原文、悟原理,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实践逻辑、本质要求,铲除“他人代劳”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心甘情愿推开群众家门,满怀诚意来到群众身旁。

  带着精心访到点上、访到民意。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慰问对象困难情况、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搞“标配”,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更背离了初衷。要把“功课”做在前头,摸清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多些“换位思考”,掌握其最迫切的“真需要”。对于贫寒家庭、孤寡老人等生活困难群体,及时送去米面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对于有心有力、无技傍身的就业困难人员,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技能、送岗位”援助活动。以“钱物花在刀刃上”的精准举措,让慰问对象感受到其中满满的“心意”,才会被当作“自家人”,才有机会访集到“带露珠”的民意。

  带着恒心慰出情怀、慰出信心。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不会一蹴而就,要有耐心、举措,更要有正确的方式、技巧。如果放下慰问品后“沉默是金”,或是忙着跑下一户“赶场子”,自然不可能架得稳“连心桥”。要抓住“微话题”,结合慰问对象的生产生活实际,以近期发生的事或物为切入点,让其觉得自身被关注、被重视,进而鼓励其掏开心窝子、打开话匣子。要注意“微情绪”,从家长里短的“牢骚话”中读懂真切感受,在“吐槽”“倒苦水”中找到难点痛点。要强化“微引导”,对慰问对象的片面认知和不当言论,旗帜鲜明地指出错误;对慰问对象积极进取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对慰问对象感到迷茫、焦虑、困惑的,帮助梳理研判、分析原因,给出思路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宣讲政策,鼓舞其斗志、坚定其信心。

  带着决心问清诉求、问清期盼。“问”是感知民众冷暖的“温度计”,也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手术刀”。在“问”这个关键环节,慰问对象是主角,慰问者是听众、是配角,切不可把“硬板凳”变成“主席台”,高谈阔论、喧宾夺主。要俯下身子、侧耳倾听、答疑解惑,问清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和真实诉求。当场能解决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去研究”,多途径合力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也要通过回访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也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工作的不足和弱项,并将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盯紧薄弱环节,固底板、补短板同向发力,把慰问对象所思所望所急的“问号”,变为我们所做所为所成的“句号”,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
发布人:白衣卿相 发布时间:2021-1-20 09:34 收藏 阅读人次:5102

初审:吴晓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

1关山雄鹰发布时间:2021-1-20 15:38

一心为民,民自爱之

引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