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常忆祖父唱“家风”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早起三朝当一工,休要睡到天大明;若是一家都起早,何愁家内不兴隆。”孩提时,就常听祖父用那种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音调吟唱这样的句子,虽说不太懂得个中含义,但从祖父从不让我们弟兄睡懒觉上也大概知道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明白,祖父念叨的这些,都是从那本破损不堪的《宗谱》里学来的,也算是“家训”吧!

  祖父是地道的“贫下中农”,解放前读过几天私塾,就奔波劳碌给别人作“长工”,因此识得几个字,喜欢把《宗谱》里的诗呀、词呀整天吟诵。“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这样的家训让我们从小知道了读书的重要。

  祖父由于文化不高,高深的文字读不懂,但对《随身宝》《增广贤文》等却是那样耳熟能详。“相交朋友要忠正,莫与浪子结成群”,告诉我们要谨慎交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导我们从小要勤奋刻苦……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我们弟兄几人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什么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这样,在祖父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唠叨与吟唱中,我们全家人都一直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

  记忆中的祖父,总是那样慈祥,也是那样严格。他虽然只是个“党外人士”,但对党的方针政策看得比生命还重。上世纪五十年代,祖父因有些许文化而曾担任过地方乡长,后来整改时本可以调入当时算最有保障的供销社的,但他天生胆小,说自己文化太低,恐不能胜任,于是自愿回到了农村,种点蔬菜,过一番陶翁般的日子算了。

  除了吟诵那些家训警言之外,祖父还特别喜欢“语录歌”。“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等语录就是他特别喜欢吟唱的,虽然唱得非常“走调”,但他却乐此不疲,一天不唱都办不到。相比之下,祖母是那种准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一天到晚就是煮饭喂猪拾掇家务,每每听到祖父的“南腔北调”,就嗔怪地说:“唱又不会唱,唱些来怪难听。”祖父假装没听见,但反而提高了嗓门唱。现在想起来,祖父祖母相处的场景生动地诠释了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境。

  就这样,祖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吟唱”,祖母一直秉持着自己的“贤良”。我们一家虽说日子清苦,但从来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对于邻里之间的关系,祖父吟唱最多的就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这是祖父一直信奉的邻里相处良言。就这样,有祖父的正直、勤勉,有祖母的善良、俭朴,我们家一直在邻里乡亲中有较好的印象,大情小事,来帮助我们家的人也不少。改革开放之初,祖父、祖母相继而去,那时老家的温饱尚未完全解决,确实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的一些名言,也在祖父的吟唱之中。转眼间,祖父祖母长眠地下已四十余年,可是与他们相处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依旧那样清晰。特别是祖父那南腔北调般的“家风”吟唱,时时回荡在耳边,激励着我沿着勤勉、爱国、诚实、奋斗的大道一路向前。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1-2-10 09:02 收藏 阅读人次:3368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