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走基层过新春 守“金山银山”庆新年

北京市延庆区委组织部 延组宣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新春佳节团圆时,在山林深处有这么一群护林员,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精心守护着山林平安。

  2021年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北京城区的气温不算太低,但位于延庆区大庄科乡的莲花山上,一个月前下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护林员刘殿仓从莲花山顶上的防火瞭望塔下来,“下山走了一个半小时吧,年夜饭是在山上吃的咯。”刘殿仓已经在山上值了两天两宿的班,初一上午,他的搭档蒋勇海已经上山接班,老刘才顾得上下山回家吃顿饺子。

  天晴的时候,从黄土梁村老刘的家中就可以看到莲花山顶上的瞭望塔。“看似不远,可是看山也能跑死马呀。”老刘说,“从村里上到山顶,直线距离也就3公里多吧,但这段路可不好走。”莲花山海拔有接近1100米,在这周边算是一座高山,四周的群山环抱莲花山,犹如莲花包瓣,此山因此得名。上山其实并没有什么正规的路,就是为了护林员通行开辟的一条野路,其中大约有2600多级台阶。

  两天,48小时,12年

  一套迷彩工作服、一双硬底爬山鞋、一个手机、一个大背包,这是刘殿仓巡山护林的行头。他每两天上一次山,48小时后才下山休息。每次上山得背上两天的干粮和水。12年了,刘殿仓练就了两天只吃三顿饭的本领,他说这样可以省一些负担。12年护林路,他走坏了几十双鞋,行程有多少公里早已算不清了。“这哪能算得过来呢,而且林区所有的山都爬过了,还经常得到周边山头巡山啦。”刘殿仓指着周围的山峰说。高强度的行走和潮湿的环境让刘殿仓患上了关节炎,落下了手疼、腿疼的毛病。坐在石头上休息的片刻,他不时揉搓着膝盖与手指。脚下的窄石阶有的被落叶覆盖,有的地方分不出是台阶还是土坎,山间的冻冰时不时还横亘在路上。

  “只有到达山顶,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刘殿仓说,“上山的路,我们以前全靠经验摸索,这些路都是我们用双脚蹚出来的。”说起巡山护林路,在刘殿仓一边走一边感慨地说。

  在这条崎岖的山道上,有一段约200多米长的极其陡峭的线路。在坡度接近80度的陡坡上,只有用于踩脚的几个小石块,旁边没有用于攀爬的借力绳索,只有爬完这条陡坡,才能登到顶上的防火瞭望塔。

  护林员的“家”

  峭壁上耸立着一座尖塔,进门后是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屋,小屋分两层,一层有一张桌子、一些设备、一个小灶台,二层有一张小床,小桌上有报话设备,两层之间由一个挂在壁上的铁梯连接,这就是刘殿仓和蒋勇海的“家”。

  山上没有煤气灶,也不能生火,老刘和老蒋习惯了用电磁炉煮点方便面吃。“我除夕晚上吃了饺子,一大早就上山接老刘的班。初一中饭我吃方便面配榨菜,味道还过得去。”老蒋笑着说。除了生活上的艰苦,寂寞也是护林员必须跨过去的坎儿。山上手机信号不好,老刘与老蒋每次上山后先得拿着手机满屋找信号,找到后把手机原地放下,能不能接通电话就要看运气了。山上也没有电视机,他们与护林管理单位联络,只能靠对讲机,家人则早已习惯了这种间歇性“失联”。老刘说,时间最长的一次,他在山上守了二十天未挪窝。

  孤独时,护林员都喜欢倚着栏杆,眺望远处,层峦叠嶂,云海翻滚。没有繁华,却有奋斗方向。只有寂寞陪伴着他们的每一步巡山路,但他们依然选择坚定地走下去。“触目所及的几十平方公里的山林,都是我们瞭望监测的对象。”老刘说,“看着这一大片山林越来越绿,生态越来越好,咱心里挺满足的。”老刘的爱人和孩子又在给他准备上山的给养。“老刘挂念着山上的老蒋,大年初一让他一人在上边,老刘不踏实,这不又想着替班的事儿了吗?”老刘的爱人郝大嫂说。

  春节期间,因为工作需要,有很多行业的人坚守在岗,是他们的付出成全了更多人的团圆,向他们道声谢谢,为他们点赞。
发布人:延组宣 发布时间:2021-2-18 15:09 收藏 阅读人次:857

初审:凌晨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