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不会煮饭”的爷爷“煮”出家风味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人民政府 赵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爷爷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年轻的时候在部队炊事班里专门负责战士们的伙食,长年累月地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打交道练就了他老人家一身精湛的厨艺,退伍以后他回村务农,村里的亲朋好友家里有红白喜事,乡里办“坝坝宴”都会事先约定请他前去办厨帮忙,可就是这样一位老“手艺人”,却一度被亲友们认为是“不会煮饭”,这就要从爷爷煮饭的习惯说起了。

  爷爷在家做饭时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每次都会少煮一个人的饭,少做一个人的菜,放到今天大概就是当下盛行的“N-1”点餐模式吧!一桌饭菜吃到最后只剩光盘,如果谁还没吃饱,通常爷爷就会笑呵呵地说:“嗯,中医提倡饭菜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某一顿家里人胃口都很好,饭锅和桌上的菜量如风卷残云一般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爷爷就不给他自己添饭夹菜,而是默默再去厨房再煮一碗面来解决。我们地处南方,家里人都不太喜欢面食,奶奶每次看到饭菜做得不够,爷爷就“被逼”煮面吃,都会心疼地嗔怪他:“你看你,枉费了你在部队做了那么多年的伙夫,连饭都不会煮,煮的饭都不够吃的。”有时候叔伯父亲也会跟着埋怨几句:“现在的生活条件又不像以前那么艰苦了,老爸您这又是何苦呢?”爷爷每次听完大家的抱怨,只是憨憨地笑笑,之后仍然是坚持这种“缺斤少两”的煮饭作风。

  年幼的时候,我不懂得爷爷这么执拗的坚持,除了饿他自己,或者委屈他自己有什么意义,直到慢慢长大,我改变了看法。

  “斤斤计较”的爷爷“煮出”了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理性智慧。小时候不明白爷爷常说的:“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直到我自己也长大为人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因为给孩子喂养过多的食物导致孩子频频积食就医,才懂得爷爷提倡的“七分饱”其实是一种不暴饮暴食、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爷爷今年78岁,依然精神矍铄,还经常去地里种菜,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白天还主动去村口疫情防控检查点值守,仍可以发挥余热贡献社会,让我感触颇深,爷爷煮的饭菜“煮”出了积极健康的生活风味。

  “分斤拨两”的爷爷“煮出”了勤俭节约、抵制浪费的优良品德。我曾经总觉得现在粮食生产水平已经大大提高,根本不用再为粮食而担忧了,然而就在2020年4月,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暴发粮食危机,联合国今年也多次发出预警,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还出现了多次谣言引发的民众抢粮、屯粮现象,相关部门紧急辟谣等新闻层出不穷。如此让我愈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吃饭问题上,我们仍要时时牢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爷爷的煮的饭菜“煮”出了勤俭持家、居安思危的传统美德。

  “缺斤少两”的爷爷“煮出”了互相关爱、接续传承的浓浓亲情。因为爷爷的“N-1”煮饭习惯,我们家经常会出现饭不太够吃的情况,这时爷爷总会主动离开饭桌,自己去煮面吃,而爸爸不忍心见爷爷这般“委屈 ”自己,常常会故意说:哎呀,我今天不想吃米饭,我来吃面吧。有时候奶奶也会去“抢”面吃,其实真实的意图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不忍心爷爷总吃素面,渐渐地,家里的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间学会了亲人之间的相互体贴、相互顾惜。爷爷煮的饭菜“煮”出了家的幸福味道。
发布人:东组研 发布时间:2021-2-20 10:00 收藏 阅读人次:3839

初审:邱莫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