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常怀爱国心 立下报国志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吕永祥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在央视播出,节目以解析典故、联系实际的方式,围绕爱国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发了观众对爱国报国的深层次思考。

  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精神纽带,是英雄辈出的深厚土壤,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底色从未褪色,实质从未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要常怀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自觉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精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之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历代仁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具有千古不灭的精神价值。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涵养家国情怀,自觉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始终胸怀全局,心系人民。

  扎实树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意识。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一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说的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景象闯入梦境,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的忧国之情,其最根本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年代仍要常怀忧国意识。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擦亮眼睛,敢于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时刻具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出塞》诗,意思是身为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人历来崇尚的精忠报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和背叛祖国,在关键时刻不敢或不愿为国家的利益勇于献身,是一种极大的耻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员干部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时刻准备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矢志砥砺“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报国之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句诗出自宋代李纲的《病牛》,意思是只要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即使耕田累倒在夕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这就是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做在面子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拿出行动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把报国之志化作实干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布人:关山雄鹰 发布时间:2021-2-23 15:55 收藏 阅读人次:7661

初审:安可欣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