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语”近人》第二季热播,第一集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思政课堂上,当时的我只觉震撼与感动,并不能理解到背后的深刻内涵。
后来,我入了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党的理论,进行相关社会实践,对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人民的重量等等逐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不断地学习,未来前进的道路在我眼前慢慢清晰,就像是电影切换镜头后的聚焦。大学毕业后,学生到选调生的身份切换,我的镜头也就聚焦到基层,聚焦到服务百姓的工作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像一颗颗鹅卵石,激荡起我心中的无限涟漪,总书记的人民理论、初心评述也成为我的价值遵循。
赤诚之心照月明。“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的诗句,出自孟郊写给达奚舍人的自荐。词句意在希望达奚舍人可以公平公正地推举孟郊做官。这里的“公烛”也出自一个典故:曾有一位官员,夜批案牍读到家信时,把工作所用的蜡烛熄灭。此后,“公烛”就用来彰显古代官员大道无私的崇高境界。回顾党史、国史会发现,此句正是历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战争年代,夏明翰、杨靖宇那样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开辟真理之路;建国初期,王进喜、焦裕禄那样的共产党员用奋进开拓富强之路;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开创国之重器先河、南仁东殚精竭虑23年,让“中国天眼”伫立中国西南……孟郊时期的一种希冀,到如今俨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特质。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就是燃烧自己,描绘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美满的壮美画卷,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为济生民而立命。26年前,贵州北部一处偏僻的村庄里,滴水贵如油。因为极度缺水,全村老少常年守着一口水井度日,还经常因为打不到水而发生争执。而邻村却从不为水发愁。但两村之间隔着三重大山、三道绝壁、三道险崖。再将时光向前推进36年,1959年,那年黄有发23岁,是缺水的团结村的村支书,他决定改善本村缺水的情况,开始了凿渠引水的工程,但因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工程以失败告终。改善团结村的引水灌溉问题一直深埋在黄大发的心里。终于,机会来了。1989年黄大发有了进修水利工程知识的机会,已经53岁的他,以小学生的姿态潜心学习,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还成为了县水利辅导员。1992年,黄大发重新描画年轻时的奋斗蓝图,带领村民向悬崖峭壁再次发出挑战,历时三年建成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处绝壁的伟大工程。从此改变团结村草王坝的自然地理历史。在黄大发的带领下,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中没有一人伤亡。他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党章中学来,入党的第一课,是为人民服务。
如今的我23岁,作为选调生,为未来的基层工作做着准备,学习优秀前辈的奋斗历史,只觉一些东西像细雨、像微风、像天边往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朵,看似无声,却改变着什么。
无畏风雨向前行。2021年已过去将近两个月,但居家隔离的漫漫时光、返校毕业的离别惆怅、等待考试的紧张不安仿佛发生在昨天。以选调生的身份开展工作也已6周,一个半月以来的工作中,有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的惴惴不安,有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满满,有对笔耕不辍前辈的钦佩,有对轻松化解矛盾的智慧的折服……这些都是区别于学生时代的收获。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身份切换,像是接力跑中交接棒环节,既是“将舞台交给你”的仪式,又是“胜败看你的了”的责任。这把挡风遮雨的伞,渐渐转交到我们手里。传承品格与突破创新的重量时刻铭记,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流淌在血液里,跳动在脉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