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做个有益的人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住建局 谭谦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记忆里,他们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从不会说什么大道理,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做个有益的人。”

  做个有益于祖国的人。上世纪70年代,村里来了工作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不仅跟村民一起披星戴月下地劳动,而且吃住都成问题,谁家房子宽敞一点就住谁家,有时候因为房子不够住或漏雨什么的,搬家是常事儿;吃是每家轮流制,村民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有时候村民忙着不在家,工作组还得帮着照顾老人和孩子。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妹妹三个孩子,爷爷奶奶又去世得早,相对来说住宿条件要好一些,通过商量父母决定将工作组接到家中长期定居。自从工作组搬到我家后,农忙时,父母早早起来烧茶做饭,吃完早饭再一起出门劳动,农闲时,母亲为工作组做鞋子、纳鞋垫、织毛衣,父亲听说有一位同志是北方人,便学着做包子、擀面条,不为别的,只为让因交通不便长年不能回家的工作组能吃点家乡的味道,减轻一点思乡的情怀。母亲说:“工作组是国家派来帮助咱老百姓的,对工作组好,就是对国家好。”

  从那时起,热爱祖国的信念深植我心,像门前那棵枣子树,沐浴着风雨,越长越稳,越长越大。

  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改革开放后,为了我们姐弟有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父母带着我们搬到城里,成了当时第一批农民工。刚到城里时,我们举目无亲,父亲每天带着母亲在工地打工,四季寒暑从不抱怨,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们取得了好成绩。那段日子是真的艰难,有时候连学费都缴不起。也曾有人诱惑父亲做违法的事情,说来钱快,但被父亲严词拒绝,凭着农村人特有的毅力,父母靠着勤劳的双手终于买了一辆拖拉机,正逢城市飞速发展的好时机,父亲组建了运输队,带领大家乘着改革的春风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父母虽然从来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再苦再难,也不能做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只要肯吃苦,就能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前我们住在长江边,每年冬天,村里都会安排男劳力轮流去挑江堤,一般十天一轮,记得父亲总是最先一批去最后一批回来,他说他年轻,挑江堤这样的重活适合他干,作为党员,他更应该为保护长江干堤尽一份力量。记忆里,江堤曾决过两次: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父亲还在乡下,他和村民们日夜奋战,冒着生命危险荡着小划子在树尖尖上、屋顶上救了不少的人和牲口;一次是1998年,那时父亲已经是城里的一名农民工,听说江堤有危险,他带着他的运输队拉着石料连夜赶到江边,迅速加入到抢险队伍,尽最大努力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还有2008年的那次地震,已近古稀之年的父亲看着电视泪流满面,听说我们都为灾区人民捐款,他也执意捐出了微薄的积蓄。

  家乡口音的“益”和“一”是同音,小时候根本不懂父母口中的“益”是什么意思,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做个有益的人”,就是要做个好人,做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它是家风,是传承,是父母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发布人:莲心 发布时间:2021-3-2 15:01 收藏 阅读人次:5054

初审:向阳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