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用浓浓草原情谱写发展新篇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人民政府 黄昱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关心关怀,更是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曾经,一代代草原人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而迈入新征程,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也当牢记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的“草原情怀”,深入挖掘其中的红色基因,努力擘画一幅民族团结促发展的新画卷。

  从“困境重重”到“大爱无疆”,“草原人”以包容创新开启发展新篇章。“毡房额吉暖三春,千里草原歌母亲”。上世纪60年代,南方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因自然灾害下粮食匮乏陷入困境,党中央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成就“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这是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奇迹,也是绽放在草原上的包容大爱之花。“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草原人”的包容和开放正是“大爱”的重要载体,也是容纳创新突破思维“解题”的重要方式。要以包容开放支撑创新精神,找准定位,大力培育引进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三个离不开”等关键词,既要“呵护”羊、煤、土、气等优势领域,也要“接纳”短板不足。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打造富民产业。

  从“手无寸铁”到“百钢不愁”,“草原人”以团结协作打好发展组合拳。1958年,包钢的“一号高炉”建设遇到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得到22个省55个市300多个企业陆续支持,8万多名英雄创业者齐聚,在荒滩上筑起钢城,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历史。“齐心协力建包钢”由此成为民族团结、感恩互“哺”的“代名词”。“团团结就玲珑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新时代的重要节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如几代“包钢人”一般“拧成一股绳儿”,齐心协力、凝聚共识,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携手共画民族大团结的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从“绿海放歌”到“红色沃土”,“草原人”以学史力行融入发展新格局。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1947年,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草原人”历来都拥有红色基因,内蒙古红色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红色文化是“根”、是“魂”,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讲述红色党史,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浇灌、去滋养,构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学习教育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和各民族特点,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幕幕历史场景、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冲击情感、净化心灵、触动灵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成效,多元化推动学深悟透,确保红色江山不褪色。

  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发展之树则越长越盛。让我们汲取“草原”之精华,用团结发展的故事、民族进步的声音、锐意进取的精神牢记时代嘱托,托举起人民希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

发布人:黄怀挺 发布时间:2021-3-18 17:05 收藏 阅读人次:1842

初审:吴晓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