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黑龙江嫩江:挂上“专家号”绿色产业提质效

黑龙江省嫩江市委组织部 王鹏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基地是释放人才热情与活力的舞台。黑龙江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多年来不遗余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通过政策待遇保障、技术项目合作、人才共享共育等一系列措施,吸引高校院所人才、专家、技术助力嫩江农业发展,努力锻造人才成长的“摇篮”、科技合作的“温床”、农业技术的“高塔”。

  “开门”迎“贵客”,多策并施,招才引智。嫩江市积极吸引有志于嫩江农业发展的高学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刚柔并济”双向引才措施。“刚性引才”方面,自2018年先后引进农学、植物保护专业的6名重点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当中。通过发挥肯于钻研、埋头探索的精神,6名人才已扎根嫩江专心发展,成为农技推广中心的“脊梁型”人才,承担大量技术业务工作。“柔性引才”方面,坚持严谨的科研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聘请了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工作站。积极联络、吸纳、聘请高校院所一定比例的“流动专家”“候鸟学者”“周末人才”来嫩江调研交流、指导技术、授课培训、规划发展。加强日常沟通交流,破除地域限制,利用多种联络沟通手段,如微信、电话、视频连线、远程会议等方式,加强远程交流、远程指导,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嫩江市有效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广抛“人才新政”橄榄枝,着力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为教授、专家、学者提供试验场地、试验示范设备、专家公寓、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和便利条件,并配备得力助手,辅助科研全过程,强化服务保障,争当科研人才的“后勤部长”,为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院校”齐“助阵”,互融互通,聚力发展。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承担该省大豆、杂粮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工作,通过不断拓宽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的合作层面,着力把市校院校的合作成果进行有效转化,为嫩江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远程沟通+实地对接+定期互访+联席会议”的沟通联络机制,使合作对接“不断线”,巩固加强高校院所“朋友圈”。近五年来,市校院所强化“科技联姻”,逐步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倾力打造“人才共享+技术共享”的基地建设模式,各自发挥所长,补好基础研究短板,着力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紧扣“生态绿色”发展主题,立足嫩江农业发展需要,深化市校融合、产才融合,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每年与高校院所互访达20余次,先后开展科技合作项目36项次,吸引79名专家到嫩江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通过试验、示范在嫩江市推广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先进实用技术7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探索打造“政府+农技中心+高校+院所”多主体互通有无、协同发展的“方程式”,最终达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叠加效果,推动了嫩江市农作物品种改良换代、农民增产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战场”来“拉练”,精心滴灌,人才提能。嫩江市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高标准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东北农业大学、黑河学院合作,先后接待60余名大学生到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业技术实践平台。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与大学生开展“结对培养”,根据学员自身情况“把脉问诊”,瞄准学员所缺所需,定好培养计划,列出内容“菜单”,“一对一”“一对多”传授专业知识,“手把手”教会操作技能。注重带领实习实训大学生下沉一线,在“田间地头”现场涨知识、学技能、强本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干事发展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技术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大显身手、“如鱼得水”,着力打通大学生人才走向社会职场的“最后一米”。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搭配“高校教授+院所专家+农推中心技术骨干”的师资力量,开展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为嫩江农业发展培养本地人才。组织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增强其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水平。每年选送30名左右农村实用人才到中心参与免费学习培训,掌握农业发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加速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着力孵化农业应用型人才和“双创”人才。

发布人:明日将近 发布时间:2021-4-13 08:35 收藏 阅读人次:3568

初审:向阳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