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追光者

贵州省遵义市第八中学 王佳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父亲老了,如同老屋前他栽的那棵歪脖子老桃树一样。种桃树那年,父亲17岁,身板挺直,挺直得像老屋后面的仙人山,满山的青翠,晨雾升腾,露出坚硬的山崖和苍翠的崖柏。岁月让父亲和那棵老桃树一起经历沧桑和时光,他们一起相伴到现在。

  父亲真的老了,人老了就爱唠叨,唠叨从前。烟雾从他的额头逐渐散去,眯起的眼角似望非望。父亲常说,他这辈子最大的荣幸,就是与共和国同龄。他的一生经历和见证共和国的成长和强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上战场,握钢枪,他入伍从军。上个世纪70年代末,退伍归来,为了家乡建设的需要他又拿起粉笔,做了一名山村教师。他说自己在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中,没有掉队过。

  父亲常说,他习惯和喜欢大山的味道。山外太吵闹,他喜欢静,喜欢坐在山腰的老屋前,喜欢坐在老桃树的树荫下。1984年的7月,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父亲总是很激动,昏黄的眼珠会变得清澈,嘴角抽动的频率也会加快。

  他总说:心中有了信仰,行走就有了力量。      

  上个世纪,父亲是山里的红人。年轻、帅气,有活力,有干劲。又是退伍军人,还是共产党员。时代背景和大山的环境催生了父亲血气方刚、雷厉风行的作风。

  那些年,学校就是父亲的家。白天上课、备课,晚上批改作业、钻研教学……深夜里的灯火是大山最明亮的标志。听母亲说,她就是通过别人介绍夜晚学校的灯火才认识和了解父亲的。

  山村的学校,办学条件很艰苦。身为党员的他,又做起了年轻的校长。所以,学校不只是山里的学校,更是父亲的学校了。父亲没有假期,一到假期,他又忙着校舍的翻新、器材的添置。无数次往返于学校与上级部门之间,申请修建教学楼;为了留住外地的优秀教师,又无数次申请修建教师家属房……

  我老是想,恐怕只有那个时代、那种环境的人们,才会办起那种具有特殊时代气息的教育吧!还好,山里的孩子很聪明,孩子们的成绩就像父亲种的那棵桃树一样,年年都是硕果累累。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父亲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也俯拾皆是。

  一名学生,家庭突遇巨变,几次想要放弃学习。父亲把他叫回自己家里,吃住一起,家里就多了一个这样的哥哥。父亲和这个哥哥聊天,聊大山,聊大山里的人,聊大山里的事,更聊大山外面的事。也聊自己,聊自己的成长。父亲的帮助让这个哥哥解开了心结,重新拿起了书本。多少年后,事业有成的哥哥年年都来看望父亲,每次都说:“老师,您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你有什么要求,直接开口!”

  父亲淡淡一笑:“娃儿,我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原则!讲原则!”

  那一刻,父亲苍老的脊背上,背负起一个大山老师的伟大,更闪耀着一份党性的光芒!我觉得,我的父亲,担负得这样的褒奖,因为,这份褒奖来自膝下的女儿。

  2001年8月,18岁的我即将离家,到几十公里外的一所偏远小学任教。上车前,父亲将我叫到跟前,和蔼地说:“孩子,为师者,德为魂,学为骨。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工作态度最重要,做人做事,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不失本心,方得始终……”从教20年,而今,我也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但我一直谨记父亲的话,生活中正正直直,工作时踏踏实实,这一路走来,也甚为心安。

  行笔至此,泪眼婆娑中,仿佛又瞥见父亲在老屋的桃树下,伫立凝望的身影;瞥见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父亲伏在桌前,用笔写下对祖国饱含深情的祝福的身影;瞥见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父亲架着老花镜,向身边群众宣讲防疫措施的身影;瞥见今年,父亲工作大半辈子的学校邀请他回去做报告,他开心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的身影……我忽然明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一个追光者,只是,在追逐着心中那不灭的信仰之光的时候,更多的人,自身也成了一束光。

发布人:12371网友ehfhsi 发布时间:2021-4-16 07:17 收藏 阅读人次:2501

初审:韦卡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