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物印初心:老照片背后的红色故事

山东省(寿光)农村干部学院 刘汉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山东寿光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一张老照片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虽经历岁月洗礼早已斑驳不堪,但依旧可以辨认出照片上四个身着军装的精神小伙,这四兄弟是山东寿光邢姚村刘泮江的儿子,这也是兄弟四人唯一一张合影。小小照片背后承载的是刘泮江一家至死无悔为国捐躯的初心和他长达10年的漫漫寻子路。

  寿光这片土地就是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出征的地方,队伍浩浩荡荡,战士正值青春。然而,十几年枪林弹雨,千万里南征北战,当这片土地重归和平,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生还故乡?

  站在展柜前,倾听照片背后的故事,它如一缕阳光穿透心海,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去追溯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38年,在日军疯狂扫荡中,刘家房屋烧毁,妻子惨死。刘泮江心中燃烧着国仇家恨的熊熊怒火,带着四个儿子毅然加入八支队,从此踏上了抗战征程。那时候,他最小的儿子只有八岁。他们跟随这只英雄部队转战抗日战场、解放战场、朝鲜战场;进胶东,战清河,浴血鲁中……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威震八方的雄师劲旅。

  但命运从不会安常处顺,长期的连年征战让处于不同编队的父子五人在十年间音讯全无。直到战争结束,从战场上九死一生的刘泮江带着满身伤病四处打听四个儿子的下落。

  由于作战需要,部队战士们大多使用化名,这让他的寻子之路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上天没有怜悯这位可怜的父亲,多年的找寻等来的却是大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在一次侦查任务中,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他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之后,跳入敌军阵地拉响了手雷……不等从悲伤中走出,刘泮江又得到了三儿子在梁山反顽作战中牺牲的噩耗,想不到自己的小老三已掩埋在沂蒙山区整整十年……接连的噩耗几乎将这个年过半百、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汉子击垮。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但刘泮江为儿子们骄傲,因为他们为国尽忠都是好样的。

  二儿子在四平保卫战的肉搏战里腹部被刺穿,双腿被打断;四儿子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不顾肺部鼓裂嘹亮地吹响战斗的冲锋号,导致左肺被切除……辗转大半个中国,伤痕累累的父子三人终于团聚了。然而战功赫赫的他们并没有求助组织,而是解甲归田,带着满身伤病回到寿光老家当起了农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组织没有忘记父子五人为民族解放付出的鲜血与牺牲,解放后,寿光县政府授予这个英雄之家“一门五英”的荣誉牌匾。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首党的百年征程,李大钊、夏明翰、赵一曼、黄继光……正是这样一批批革命者在国家存亡之际勇赴国难,在夹缝绝境中百折不挠,用一身铮铮铁骨抵御外敌入侵,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红色文物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党继续前进的力量之源,是我们重温初心、重寻使命的精神之所,更是感知百年风雨最为灵敏的“触角”。

  物印初心,精神永存。

发布人:粉色胡杨 发布时间:2021-4-16 15:22 收藏 阅读人次:11573

初审:凌晨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