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我的基层故事:从清华走到基层

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 曾仁沁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1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在清华学习以及之后工作成长的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2008年,我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辅导员在迎新欢迎会上,专门向我们介绍了时任校党委书记陈希同志多次强调过青年人要树立“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志向,入学伊始,我就在心底暗暗埋下了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种子。参加工作后,我循着入校时的初心,选择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成为一名党政机关储备人才。这里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东大门”,这里既有扩大开放步伐的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张江科学城,也有“支部建在楼上”的发轫地嘉兴大厦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大脑”。但是我的第一站既没有选择能延续我专业优势的张江科学城,也没有前往敞开对外开放大门的自贸区,而是来到一个普通的街道,致力于最贴近群众的民政工作,在帮助困难群众,开展为老服务,服务退役军人,引导群众自组织中,认真补修了欠缺已久的“基层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大学毕业后,我去法国巴黎留学,想要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在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国内接受的本科教育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不输于甚至强于其他世界高水平大学,国内高校院所在很多领域取得的科研突破和技术成果都已经遥遥领先。老师上课时用来做案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频频出现中国的成果,既有对科技实力的赞许,也有对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羡慕。留学生中广泛流传一句话“越出国,越爱国”,这种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不只是来自于一些欧美国家乱象的反面衬托,更是来源于西方精英人士“关起门来背地里”的羡慕和赞许。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在街道工作3年后,我来到组织部门从事组织工作。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组工干部必须要在政治学习中必须学在前、做在前,做标杆、做表率。从去年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开始,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一系列教材和读物,现在正在认真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本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数目”。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从原理和本质上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结合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3卷的研读,认真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在当下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中的应用实践,努力做到学思践悟,把政治理论转化为工作思路,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工作实践,把工作实践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现如今,我从清华毕业已经8年多,同学们都奋战在科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清华教给我们的家国使命,照亮并指引着我们沿着光辉的道路奋勇向前。
发布人:仁心 发布时间:2021-4-20 14:34 收藏 阅读人次:3771

初审:向阳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