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邓稼先传》: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信仰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曰公社区 张楠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一处砖木结构、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门前,一块年代悠久、笔力遒劲的牌匾——“铁研山房”,总是静静地吸引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游客驻足。了解这座山房的故事,可从《邓稼先传》开始。学习这段历史,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忘我奉献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重温这段红色记忆,将一批又一批科学家们负重前行、忘我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激荡在我们心中。

  “为人当如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般明洁”。兴家与强国相统一,是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在踏上选调生基层工作之路的第一天,我就深刻感受到这句话蕴含的力量。两邓指的是清代书法大家、金石篆刻鼻祖邓石如和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氢弹原子弹的奠基人开拓者邓稼先,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六世祖孙的关系,由于他们都出生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之为“两邓”故居。邓家人都一生淡泊名利,从不以权威自居,老院中还悬挂着“松风水月”四个大字。这是邓稼先的父亲所挂,以此横幅提醒自己与家人,为人当如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般明洁。于我们初任工作也是如此,“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的琐碎复杂需要我们理清头绪,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够历练党员干部的本领,要如松风水月清朗明洁,调整心态,接受锻炼,学以致用。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求学报国是邓稼先一生延绵不断的动力。1950年拿到博士学位,他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在拿到博士学位的所有人中,邓稼先的年纪最小,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他的导师、同学、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要回国了,原因是美国的生活水平比中国好得多,但是他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回国的轮船。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极其落后,连一台像样的计算机也没有,大部分数据都是用算盘和计算尺推演出来的,工作量非常大,用过的稿纸用麻袋装起来直顶天花板。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们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仅仅用了5年时间,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原子弹爆炸以后,我们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乘势而上发展氢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氢弹又爆炸成功了。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而我们国家只用了2年零8个月,创造了世界奇迹。这奇迹让我坚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要心怀爱国之心,以身报壮国之志。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罗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那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信号,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一夫振臂,万夫攻关,邓稼先和他的亲密战友,用生命的灯盏点燃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梦想,用坚挺的脊梁撑起巍巍昆仑,用满腔热血浇铸着共和国强盛的根基。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将才智、精力、荣誉甚至生命,全部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将对父母、妻子和儿女的爱化为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在大漠奋斗了28年,直到解密,他才被众人所知,但就在这时,他的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邓稼先在医院共住了363天,在这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从每天一针发展到每小时一针,最后全身流血而亡。邓稼先生而有涯、精神无涯,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他的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奋勇前进!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感谢党的正确领导,感谢老一辈科学家为国防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我们在伟大历史人物、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人生故事中感受红色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发布人:喃喃 发布时间:2021-4-22 15:23 收藏 阅读人次:5687

初审:吴晓 编辑:礼嘉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