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党员干部 恰逢读书日 学习正当时

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张盛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是书香能致远。一百多年前,一本《新青年》掀起了开民智、促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读书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最好阶梯,读书学习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必要,对党员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今天,恰逢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再来聊聊广大党员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要怎么样读书。

  读书可以“添底气”,但要正确理解“读书人”和“从政者”。古人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每一步都离不开审时度势的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胸怀天下的情怀,“底气”从哪里来,唯有“读书”。受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影响,自古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千千万万的寒门子弟也正是通过科举考试得以跻身朝堂、施展抱负。其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并非“优秀”而是“余力”的意思,与荀子“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都强调了为官者更要努力学习。可以说,“读书”是“从政”的前提,“从政”是“读书”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新技术、新领域,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出现明显的“底气不足”,有的党员干部觉得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读书,或者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长期下去出现了思想缺“钙”,精神滑坡,甚至长出腐败“毒瘤”,唯有以“读”攻毒,方可为党员干部“做体检”“动手术”“壮筋骨”。

  读书可以“提才气”,但要正确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才气”的生动赞誉,党员干部应在书中厚植“匠心才气”,否则便是一介俗吏。自古为官落马者,要么不读书不学习,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终被时代抛弃;要么沉迷于权欲私欲,虽爱读书,却读一些与理想信念背道而驰的乱七八糟的书,最终信仰沦丧、道德堕落,甚至气节蜕变沦为阶下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党员干部要多从书籍里找给予我们理想信念、提供我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黄金屋”,多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多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书犹药也,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亦能激人向上,调节情绪,喜欢读书学习的人,知识面得到丰富,眼界得以开阔,精神世界多姿多彩,总是能散发出让人着迷的气质和修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正是党员干部“永葆青春”“颜如玉”的秘方?

  读书可以“平怨气”,但要正确涵养“书卷气”和“书生气”。如今,我国多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部分岗位,特别是基层一线岗位的党员干部可能会出现“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也偶有听到一些党员干部发出“我太难了”的自嘲和抱怨,其实,这“抱怨”归根到底还是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我们常说,党员干部要多有“书卷气”,少点“书生气”,是因为一个拥有“书卷气”的人,往往在举手投足间充盈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清新之气,遇到困难棘手的问题,相比“书生气”的稚嫩和莽撞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但当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也不妨保有一份特别的“书生气”,这份“书生气”,是满腔热血、立鸿鹄之志,是扎根基层、乐于奉献,是敢破敢立、大胆创新。当下,面对新困难,要常保“书卷气”,以“博学之”审时度势,以“审问之”细探细究,以“慎思之”深研深悟,面对老问题,要常怀“书生气”,用新视角观察,用新理念研究,用新方法解决。由此,难题可破,问题可解。

  读书可以“养正气”,但要正确读好“有字书”和“无字书”。“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党员干部要走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小我,怀有“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大我境界,这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涵养这股“浩然正气”,不妨先精读、常读、细读好经典“有字书”,倘若只是走马观花,读完对一些观点一知半解就扔到一边,亦或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对值得学习的地方不注重摘抄、深入思考,这样的阅读,无疑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有字书”令人回味无穷,“无字书”更是别有一番天地。要勤读百年党史这本“无字书”,重温峥嵘岁月,激发使命担当;要研读基层实践这本“无字书”,俯身弯腰入乡间,撸袖甩膀解民困;要品读家风家训这本“无字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要读好“有字书”以“顶天”,要读好“无字书”以“立地”,以浩然正气重塑党员灵魂,续写新时代“赶考”答卷。
发布人:南方的小火苗 发布时间:2021-4-23 00:11 收藏 阅读人次:2582

初审:汪青雷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