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从红军的“衣食住行”中汲取精神力量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委组织部党建指导中心 梁华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当前,全国各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掀起党史学习大热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本百年党史教科书里面的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篇章都是由无数共产党人用信仰、忠诚、汗水甚至血泪书写而成,处处均见精神,从红军的“衣食住行”这一章中便能汲取无尽精神力量。

  保持“红军服、稻草鞋”中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百姓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当年红军长征着红军服,穿草鞋,很多老百姓会编织草鞋赠送给红军战士,这正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最好见证。建党以来,我们一直依靠群众,与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无论是“送草鞋”“半床棉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亦或是“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都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生动诠释。毛主席曾经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这座靠山,攻克前进中的各个难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传承“红米饭、南瓜汤”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大光”,这首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歌谣,生动地体现出了红军的革命乐观精神,也反映出当年红军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粮食匮乏,唯有粗糙、难以下咽的红米和无油无盐的南瓜为食。今天我们已不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也不用餐餐红米饭、南瓜汤,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我们回望追忆那段岁月时,应思今日富足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红米饭、南瓜汤”酿造出的精神更不能忘。我们要传承这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从自我做起,拒绝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感悟“土窑洞、煤油灯”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十五的圆月,满天的星,比不上延安窑洞灯火明……”住窑洞、睡土坑、用油灯是延安时期红军居所的真实写照。今天当我们走进延安,追寻先辈踪迹时,能看到一孔孔镌刻着历史的窑洞和仍然闪着光芒的煤油灯,正是在简陋的窑洞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用心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与信念,点燃一盏盏油灯,照亮一个个不眠之夜,这一盏盏油灯,犹如黑夜中明亮的北斗,指引着我们走向新中国革命的胜利。“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也正是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仰,才通过一次次伟大的革命实践,谱就了一章章壮丽诗篇,最终取得胜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先辈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补足精神之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汲取“爬雪山、过草地”中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万里长征是靠红军战士的双脚走出来的,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更没有路,只有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无数英雄战士的生命就定格在雪山上和厚厚草垫的“魔毯”下。即使长征路途远、高原寒、草地险、炊断粮……红军战士也毫不退缩,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哪怕是付出生命代价。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力量,跨越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一个个辉煌战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布人:白杨桦 发布时间:2021-4-28 09:29 收藏 阅读人次:43737

初审:钟辉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