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广西全州县毛竹山村:总书记来我们村啦!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委组织部 潘攀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西考察,第一天就到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走进葡萄种植园,察看葡萄长势,详细询问葡萄产量、品质、销路、价格等情况,对毛竹山村发展葡萄产业、勤劳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

  几年前,毛竹山村党小组通过民主协商,确定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成立葡萄种植协会,传授葡萄种植管护技术,创建连片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成功致富之后,毛竹山又创建了党群理事会,积极推进乡村建设,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美丽画卷,曾获得自治区文明卫生村、广西“绿色村屯”、桂林市十佳魅力新农村、桂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探寻产业之路,“葡萄基地”升级“绿色银行”

  改革开放初期,毛竹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生活普遍困难。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郎。”

  为改变落后面貌,村民们做过不少尝试,之前大家种柑桔,结果因为黄龙病导致柑桔大面积死亡。但村民不但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村党小组组长王新明说:“困难再大,想想红军,万里长征他们都没有放弃,血战湘江他们也没有放弃,我们这点小困难和红军战士比,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念,就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我们的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党小组组织村民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村里的王海荣、王世迁、王福生等几名村民先试先行,第一年种了50多亩,喜获丰收,亩产值8000多元。看到种葡萄能挣钱,村民们纷纷加入葡萄种植行列,将一片片荒地打造成葡萄种植“绿色长廊”,毛竹山成了葡萄种植专业村,走出了一条甜蜜致富路。

  毛竹山村葡萄种植户王德利满脸笑容地说:“过去我们家主要靠种水稻和做短工谋生,一年到头也只有5000元左右。后来也跟着大家开始种葡萄。刚开始我还担心亏本,只种了两三亩,没想到葡萄成熟后,亩产3000多斤,每斤可以卖到3块多,比种水稻效益好多了,现在我们家已经种了12亩葡萄了,去年收入有14万元,过去想都不敢想!”

  才湾镇南一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军荣说,毛竹山村的葡萄种植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示范带动。2015年,村党小组开始推行“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的葡萄园种植模式,党组织集中统一管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同时村党小组还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结对帮扶,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电商通”。

  目前,毛竹山的葡萄种植基地面积已经达到320多亩,种有红地球、金手指、温克等葡萄品种,平均年总产量100万斤以上,总收入超350万元,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葡萄产业2万多亩,形成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经验。2020年毛竹山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高于全国水平,连片的葡萄基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如今,村里又流传起了新的的顺口溜,“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户户住楼房,有女就嫁毛竹山”。

  保护绿水青山,“田野坡地”变为“宜居家园”

  漫步毛竹山村,四季常青的毛竹绿道,错落有致的农屋村舍,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田园画卷。

  毛竹山村青山绿水环绕,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来,该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营林造林430亩,制定“村规民约十条”,禁止乱砍树木、乱建房子、乱排污水,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形成了古酸枣树、毛竹绿道、桂花步道等农旅结合新景观,还发展起了葡萄采摘体验等农业观光旅游。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态环境也更美了,但毛竹山村民向往更幸福的生活。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统一规划,通过政府补贴和村民自筹,拆除旧房子,建设农村特色楼房24座,建成3.5公里进村道路和0.75公里环村道路以及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停车场、休闲坪、公园等一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落到实处,以户为单位实行党员包干责任制,围绕“三清三拆”工作,明确宣传动员、矛盾协调、环境整治、监督维护等4项基本职责,组织带动群众拆除村内非法违规广告牌5处,乱搭乱盖的建筑1处,清理村庄垃圾0.4吨,清理池塘、沟渠2处。

  “这几年来,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这样的感受被毛竹山村民们反复提及。毛竹山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整体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梦想变成现实。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

  “我们村有17人考上了学,还评出了6名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邻里之间不吵架、不骂人,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村民罗玲玲谈起毛竹山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乡村文明新风尚得益于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毛竹山村开展了很多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文化广场宣传阵地,邀请明星举办提子采摘节,以小品、歌舞表演、民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等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听小故事学大道理,从小变化话大发展,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毛竹山村还开展了模范评比活动,评出“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6名。

  “过去村里结婚习惯大操大办,车队、酒席、乐队一个都不能少,街坊邻居相互攀比,形成了铺张浪费的坏风气。”村民马齐秀说,“自从我们村规民约规定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酒席每桌不超过360元,打红包金额不能超过200元,现在大家都转变了观念,农村婚庆少了铺张浪费,再也没有天价彩礼的现象了,办酒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风气好多了!”

  发扬基层民主,“村官管理”加持“村民自治”

  “咱们村现在这么好,得把环境保持好,不能在卫生保洁方面出现问题。”“村里的卫生要专门安排保洁员打扫,垃圾日产日清……”近日,在毛竹山村,党群理事会成员围坐在党群活动中心的会议桌前,就村里卫生保洁问题展开讨论。

  为畅通民意渠道,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毛竹山村党小组深入村屯走访群众,全面摸清党员数、户数、人口、葡萄种植大户、外出务工人数等基本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掌握村民心目中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群众名单。

  党小组接着召开了农村户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党群理事会,成员由政治素质高、群众威望高、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懂技术、会经营的7名村民组成,协助村“两委”管理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文明卫生、治安维稳等村内公共事务。党群理事会推行“阳光五步议事”,通过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有效破解了自然村存在管理脱节、村民诉求渠道不畅和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缺平台等问题,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们反映问题,都要协调好久才能得到解决,现在有了党群理事会,不但主动到群众中找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快,党群、干群关系更紧密了,我们的幸福感也更强了!”毛竹山村村民廖和秀高兴地说。

  如今,走进毛竹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连片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望无际,苍翠的毛竹林曲径通幽,古老的龙骨水车不停地转动,一栋栋小楼房整齐地镶嵌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
发布人:潘攀 发布时间:2021-4-30 12:03 收藏 阅读人次:47659

初审:韦卡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