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干部要常捺“腿上泥”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委组织部 朱建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坚持派强用好、严管厚爱,严格人选标准,加强管理监督,注重关心激励,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出水才看两腿泥”是一句俗语,常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见分晓,既朴实又富有哲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驻村工作实际成效如何,关键就要看党员干部腿上的泥有没有、深不深。只有党员干部真正入了水、沾了泥,成为“泥腿干部”,常捺腿上的泥多不多、厚不厚,驻村工作才能做到不虚、不空、不走过场,才能真正获得广大群众的满意与认可。

  政治坚定、热爱农村是“泥腿干部”的初心所指。《意见》关于人选的基本条件中,第一条便是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同时指出“按照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派人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不是去“镀金”的,而是去“接地气”、干实事的,必须政治过硬,能够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彰显党员先进性;必须发自内心热爱农村工作,热爱质朴的农村生活,热爱淳朴的农村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情是朴素的。如果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中“身下”而“心不下”,没有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真情,弯不下腰、趴不下身,头上淌不下汗水,手上磨不出茧子,身上染不了灰尘,腿上沾不了泥土,群众是不可能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腿上泥多了,群众的心就近了。驻村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心贴心与群众交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才能在村里驻得下、驻得深,才能明白什么是群众最关心关切的事情,什么是群众最渴望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群众家长里短中流露出的小愿望、小期许。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泥腿干部”的职责所在。党员干部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肩负着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要工作任务,且任期一般不少于2年,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两把刷子”,遇到困难不敢担当,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倘若在群众遇到困难时,给予不了及时有效的救助;在村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时,只会纸上谈兵,没有清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时,不熟悉村情民意,找不到突破口、着力点,拿不出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这样的驻村干部,非但发挥不了帮扶作用,反而只会让基层忙中添乱,让群众失望,甚至影响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腿上泥多了,本领也就更强了。作为驻村干部,就必须在平时善于学习、善于进步,不断磨练过硬本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特别在驻村期间,更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既能够从各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制定任务清单、具体措施,又能够充分调动村“两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还能够帮助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逐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是“泥腿干部”的使命所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落脚点,就是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在全党上下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中,作为驻村党员干部,更要将学习党史与开展驻村工作相结合,通过深入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汲取做群众工作的智慧与力量,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帮扶任务落地见效。有的干部长年在机关办公,深入基层少,接触群众少,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开展工作不自觉地“闭门造车”“想当然”,难免脱离基层实际。腿上泥多了,作风就更硬了。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就要经常走出机关,到基层入入水、沾沾泥,吃一些苦,磨砺一下意志,切实剔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特别是驻村干部,更要以开展驻村工作为契机,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大力发扬能吃苦、甘奉献的过硬作风,多到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劳作,在一身汗水、一层泥土中密切党群联系;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走在前面、作出表率,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发布人:翰海星空 发布时间:2021-5-14 09:04 收藏 阅读人次:4250

初审:杨南方 编辑:慕梓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