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共产党员 生如谷粟 当禾下荫凉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卞费翔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一生求索为稻粱,终使人间得盈满。2021年5月22日,小满次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山河呜咽,举国同悲之际,纪念袁隆平同志的最好途径,就是向他学习做“一粒好种子”,扎根人民,心向苍穹,为端好“中国饭碗”,实现“禾下乘凉梦”接续奋斗。

  做“一粒好种子”,扎根大地,在“人民沃土”中得到“价值拔节”。“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年仅23岁的袁隆平便立下誓言,将一生芳华献给土地与人民。自此,这位象牙塔里的学者走出书斋,走向大地,畎亩之间,稻浪翻滚便是他的论文。“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学习袁隆平,就是要学习他甘为农夫的人民情怀,学习他矢志报国的人生境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将人民装在心间,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把根深深扎在祖国的大地上,将个人理想、事业规划与国家发展、人民期盼紧密融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征程中绽放青春。

  做“一粒好种子”,腐草为萤,在“党史厚土”中完成“思想灌浆”。“回顾63年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我深深感到,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我是一名无党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正是怀揣着一颗爱党爱国之心,始终保持与党和国家的同频共振,杂交水稻的根最终扎在了华夏大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契机,从百年党史探索寻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精神密码”,将回顾征程与观照现实有机结合、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廓清思想迷雾、汲取奋进智慧,在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中切实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粒好种子”,朝耕暮耘,在“创业热土”中实现“实践抽穗”。“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几十载顶风冒雨,几十载经霜历雪,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两系法”杂交水稻,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到“海水稻人造绿洲”……矢志奋斗、不懈追求,袁老始终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将一生紧紧融入到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纪念袁老,就是要传承他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鞠躬尽瘁的坚守品质,激活干事创业的源动力,在实践中求真悟道。当前,不少地区都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要找准“群众”坐标,俯下身子破难点,撸起袖子祛痛点,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也要形成“实事”闭环,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攻坚克难,不打折扣、不盖帽子,办实事更把事办实。

  斯人已逝,“稻”路依旧。让我们励志做一粒扎根人民、矢志向上的“好种子”,长成一株嘉禾,洒落一地荫凉。
发布人:松柏 发布时间:2021-5-26 12:06 收藏 阅读人次:3391

初审:钟辉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