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新人 “别怕!”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政府 顾青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广大公考“逐梦人”的热切期盼中,辽宁各地的省考面试通告伴随着雨季纷至沓来。基层新人们也将在这场雨后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你们人生中一段异彩纷呈又各不相同的旅程。

  公考如闯关,在笔试、面试、体检、政审这一关关之后,往往令人感觉的是漫长的等待和对基层未知的期待和焦虑。这时外界的某些声音便“吹”了过来,不断地渲染着“基层苦基层累,艰苦单调无处说”的情况,我认为“言过其实”。毛泽东同志于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曾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诸如此类的信息不讲究“实事求是”,一味夸大着基层的苦与累,可对于基层工作对新人们的成长塑造却只字不提,大玩“春秋笔法”。我们都是从群众中来,也势必需要到群众中去,哪里是与群众距离最近、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呢?那就是基层!也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要倡导“万名干部下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同交流”,试问你不与人民群众“坐一条板凳、躺一个炕头”,人民群众又怎会和你“唠家常、述衷肠”?由此,广大的基层新人们莫要对即将到来的基层工作“犯了嘀咕”。这广阔的基层天地,可大有可为。基层新人,你可“别怕!”

  很多基层新人的经历是:还未从“象牙塔”的青葱岁月中转身,便投入到了基层这个“大熔炉”中。身处基层,“干”字当头,往往思想意识还没真正转换过来,身体上却已接受基层“锻造捶打”。在这个历练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工作逐步需要新人来“挑大梁”“担重任”,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给新人的“特别加餐”。有的人会从中汲取养分,为自己“扎好根”。而有的人对此抱有“学生思维”,有畏难情绪,这并不奇怪也并不羞耻,毕竟初入基层,思想意识的转换还是要通过实践来反映加速的。类似这种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在《实践论》中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有些同志在面对一项要接手的工作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把握”,表现出棘手、有畏难情绪。为什么会“没有把握”?是因其对该项工作不甚了解,或从未接触过与之相关的领域,脑中对此只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感觉”或“模糊的印象”,我们以这种“感觉”来指导工作或看待事物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且抓不住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所以不敢挑起工作的担子,抱着“鸵鸟心态”将头埋起来,觉得自己是“雏鸟”、是新人。那我们从这就不难看出这种“感性认识”是有待深化的,如何深化?就要靠实践,“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

  理论要联系实际,纸面上的实践要“反映”到我们日常工作,需要“想干事、不怕事”的执行力和以错误教训为鉴的勇气毅力。人嘛,总是要犯些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天底下的事没有绝对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着的,在这个过程中“初出茅庐”的新人犯些错误在所难免,不要一有些挫折就“耷拉脑袋”,就有“思想包袱”。重要的是从这些实践、从这错误中获取新的认识,以新认识来进一步地指导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积累,每一次循环都会使我们的认识加深层次、随之在某一阶段产生变化,使“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为“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是对某项工作或领域认识的精炼,是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后形成的对事物的概念,从而能以“理性认识”对该项工作进行推导、预测、推理。像“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谋士们“眉头一皱、眼睛一转”便计上心来,这个“眉头一皱、眼睛一转”便是在运用“理性认识”来进行推导、预测、推理的过程。基层新人们,你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捶打磨炼自己。到了这个阶段你们也就从旁人对你们说的“基层新人,别怕!”转变为“基层工作,我们不怕!”但是你们也要注意不要取得些成绩,尾巴就翘到天上去,固步自封,陷入到“经验主义”的泥潭中去。要把身子俯下去,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认识自然也就是需要不断深化的。

  基层新人们,你们是早上八九点初升的太阳,你们也是人民群众眼中政府形象的具象化,你们更是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你们肩负重任,望你们秉持拳拳之心在广阔的基层土地上开拓你们的视野、施展你们的拳脚、锻炼你们的能力、实现你们的人生价值、完成你们的历史使命!

  愿你们在基层,“年年月月有惊喜、朝朝岁岁有收获!”
发布人:顾青 发布时间:2021-6-4 10:24 收藏 阅读人次:1185

初审:向阳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