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党史学习教育

写给梅贻琦先生的一封信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朝阳街道办事处 刘琼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敬爱的梅贻琦先生:

  您好!近日学习收看了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5集纪录片让我感触良多,从刚开始积贫积弱的战乱中国,到三校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直到最后希望之花结出累累硕果,泪水一次次冲刷着我情感的味蕾,深入细致地品尝到由苦到甜的人间至味,而您始终将生命站成树一般的模样,不偏不倚、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用睿智引领漫漫征途,用冷静抚平惴惴不安,用坚韧磨平磕磕绊绊,在精神的沃土上培育、照耀、庇护着一批批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何其有幸,人生路上遇见了您。

  您喜爱种花,忙里偷闲,松土、拔草;爱好集邮,台抽屉里放着几大本集邮簿,里面是各种各样精美漂亮的中外邮票;会给妻子时不时亲手送上一份爱的惊喜;偶尔会和儿子较真自己收藏的宝贝……让我们看到君子并不是高高在上、遥遥千里,和普通人一样也充满了烟火气息。您不爱侃侃而谈,总是沉默寡言,不知晓的人说您是呆板木讷的“冬烘先生”,走近你、了解你、读懂你才知道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清净恬淡。清华人评价您“开会很少说话,但报告或讨论,总是条理分明,把握重点;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常能一言解纷。”又说您“平时不苟言笑,却极富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时偶发一语,隽永耐人回味。”您最爱的就是看书、学习、领悟,床头常年放着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与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即使再忙也要挤时间去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天南海北、博览群书、海阔天空、智汇通达,交谈中您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思想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大概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魅力吧。先生一生清淡,虽人称“寡言君子”,却是有情趣的饱学之士。

  “你才教了半年就不愿干了,怎么知道没有兴趣?青年人要忍耐。回去教书!”面对恩师张伯苓重心长的劝阻,不知道梅先生当时心里有没有些许彷徨和忧伤,明明已经表示出自己沉默寡言、不善辞令,对教书没什么兴趣,想换一个工作的真实愿望,却没有得到恩师的支持和理解,但我知道先生是不后悔的,正如晚年您对夫人韩咏华所说:“这可倒好,这一忍耐,几十年、一辈子下来了。”感谢先生教会了我坚持二字的意义,就是一生肝胆为清华,只愿桃李满天下。执掌清华17年,您活成了清华人心中永远的苍天大树,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唯独你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您幽默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先生不爱显露、不喜多言,但是国家有难、学校有需、学子有求的时候,生死关头,一拍胸脯挺身而出,带着三所大学师生学子远赴千里,跨越荆棘,开拓新局,扎稳西南联大的根,那时的西南联大一座大楼都没有,却是大师如云,精英遍地,这就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外圆内方不为己所不愿”,您很严,严格办学、严格做人、严格待物,献其一生坚守诺言,一丝不苟严谨细致,逆境之中秉承坚韧,智慧处处显格局,先生一生执着,虽只做了一件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梅先生,虽我们时空隔离,但很想隔空拥抱您,说声谢谢。感谢在您的用心栽培、精心呵护下,一代代清华莘莘学子勃勃生气,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未来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奋楫笃行,在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发布人:厚积薄发 发布时间:2021-6-11 18:39 收藏 阅读人次:3853

初审:图南 编辑:马小哈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