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组织工作

点靓村史馆“乡土名牌”助推乡村振兴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委组织部 刘海青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村史馆作为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如何将村史馆打造成为群众心目中延续乡村文脉、保护乡村文化形态、助推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得意之笔”,因地制宜系统生动挖掘“亮化”“活化”村级特色优势资源是关键。

  因地制宜“留乡愁”,切忌说建就建、盲目上马。村史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不是“立竿见影”“一劳永逸”的“即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结构功能设计上不能“单打单”,更不能盲目上马、“边走边看”、为建而建,要将村史馆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旅游资源开发、村级阵地功能配套等一体规划协调推进,让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与创新发展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出独具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

  惠民为本“戒形式”,切忌脱离群众、一厢情愿。村史馆,始于百姓,惠民为本,归于百姓。村史馆的建设不是脱离群众的“盆景秀”,村史馆从前期动员发动到整体落成,都离不开老教师、老模范、老党员和热心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乡贤智慧,组建一支专业化“乡土人才”建设团队,充分倾听民意、凝聚民力、汇集民智、体现民愿,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村史馆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拼搏见证、各方游客的教育课堂、归乡游子的情感共鸣,让村史馆建设不再成为“官方”的“一厢情愿”。

  深挖内涵“靓名牌”,切忌照搬照抄、程式堆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乡村有着各自的村规民俗、古迹传闻等,村史馆的建设可以参照范本,但不可以奉行“拿来主义”,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程式化的展板和老物件,把村史馆建成千村一面的“大路货”。虚假、花哨的摆设,不仅失去了乡土文化的优势特色,亦无助于增进群众认知、强化乡村记忆、留住美丽乡愁,要围绕村庄起源、人文构成、风俗习惯、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搜集、深度挖掘,在据实反映群众奋斗历程和乡村变迁的过程中,展现具有浓郁特色的本土文化。

  饮水思源“激动力”,切忌为建而建、束之高阁。形式大于内容,是一些村史馆的通病。村史馆的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用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照顾群众感受、体现群众需求,跟进完善配套服务,将其打造成为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活化利用中增进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融,激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使村史馆成为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让村史馆人气“旺”起来,展品“活”起来,真正将村史馆打造成为留住乡愁的“博物馆”、体验民俗的“纪念馆”、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村史馆不是艺术品,形式大于内容注定就是一场徒劳。缺少“乡土气”“文化味”的“盆景式”村史馆,不仅无法增进群众认知、强化乡村记忆、留住美丽乡愁,还劳民伤财,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只有搞清楚村史馆为谁而建、为什么要建,村史馆的建设才能在群众心中走得远、走得深。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6-22 10:26 收藏 阅读人次:3385

初审:韦卡 编辑:水见文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