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感悟“一粒种子”到“万亩林海”初心使命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 王济川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从漫天黄沙到满目青山,从穷山秃岭到绿水潺潺,从“一粒种子”到“万亩林海”,塞罕坝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着初心使命,用矢志不渝、真抓实干的坚守诉说着拼搏奋斗历程。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塞罕坝精神中的“三种情怀”,在新的赶考路上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奋力迈步新的伟大征程。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不变的初心,汲取“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情怀。坚守是诠释塞罕坝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是塞罕坝人拼搏向前的精神动力。塞罕坝第一代护林人赵振宇说:“一辈子就干好这一件事,值得!”1962年,来自18个省份,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肩负“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赶赴塞罕坝。从“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的荒原到拥有115万亩林海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坝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不变的初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诠释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彰显了“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情怀,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不变的恒心,汲取“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情怀。“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从“一棵松”到“万亩林”,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在浑善达克沙地上演绎了“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人间奇迹,创造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辉煌伟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更何况是将茫茫荒原变为万亩林海。塞罕坝人扛起铁锹、背上树苗,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在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不管遭遇再大的困难、碰到再大的挫折,塞罕坝人都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愈挫愈勇,科学开拓种植苗法,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终将荒原变绿洲。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不变的决心,汲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情怀。荒原变林海,说来容易做来难?严寒、狂沙、荒山,严峻的自然环境如何攻克?造林之路必然走得格外艰辛、坎坷,更何况最初树木的成活率只有不到8%。塞罕坝人靠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与执着,熬过了岁月、征服了荒原。“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59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投身于育林锁沙、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建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岭”。党员干部要传承这份不变的决心,坚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斗志,在平凡中勇挑重任,在奉献中追求卓越,在奋斗中勇毅前行,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意志和开创精神。相信有了这种意志和精神,任前路坎坷、任旅途荆棘,党员干部定能在新时代一往无前、建功立业。
发布人:我心向明月 发布时间:2021-9-2 10:01 收藏 阅读人次:2503

初审:张兵 编辑:李一画 责编:水见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