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无功便是过“好好先生”当休矣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所谓的“好好先生”,是指那些不辨是非、不碰矛盾、不解决问题,似乎也“不贪不腐”的党员干部。这些人干工作不会有多大的功劳,貌似也没什么过失。但,这仅仅是表象而已。古人都明白“无功便是过”的道理,因为“设官”就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一味“好好”,就算不贪钱财,那也绝对不是好官。

  “好好先生”往往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哲理”,还觉得自己“两袖清风”。其实,作为为官者,无论是古代的“一方父母”,还是今天的“人民公仆”,都肩负着地方发展、百姓安宁的重任。特别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当勇立潮头,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破浪前行。倘若坐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领着国家的俸禄,自己却当起“好好先生”,“不贪不腐”也“不干”,反而不如一名普通群众,“过”之大矣。唯有清楚地认识到“无功便是过”,才能转变“官”念、“干”出“功”来。

  现实中,确实有些党员干部一直消沉,在反腐大潮中开始钻牛角尖,为了明哲保身,干脆来个“不犯事也不干事”,甘当“只点头不摇头,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的“好好先生”,似乎也做到了“干净”。然而,我们试想,这样的“干净”,别说扛起时代发展的重任,就连那庙堂中的泥雕木偶都不如。他们貌似“与世无争”,不得罪人,实则只有私心、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因为“一团和气”的氛围绝对是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这是清代余云焕任贵州兴义府知府时所撰写的大堂联,通俗易懂,广为传诵。此联的目的,在自勉的同时也告诫为官者,不要把“不要百姓半文钱”看成是什么特殊、高尚的事迹,为政者最重要的不是“不贪”的“好好”行为,而是要多问一问享受着朝廷“二千石”的俸禄,自己究竟为朝廷、为百姓做出了什么政绩?须知,“不要百姓半文钱”,不能说明你“无过”,更不值得炫耀,唯有能保一方平安,促进地方发展,那才是“好官”。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是清代清官赵慎畛在桂林所撰写的对联,道出了当官为政最基本的思想素养和民生情怀,更表达了自己廉洁勤政的决心。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像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所说的那样——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因此,为官执政贵在“勤政”,贵在有功于民。唯有不当“好好先生”,常问问自己“所造何功”,才能提升“勤政为民”的思想境界。

  总之,“好好先生”对于事业的“无功”,其实是一种“处处只求保全自己”的私念作祟,貌似“清廉”,实则严重地“负国负民”,并非“无过”,当属“大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当在工作、学习中涵养“无功便是过”的情怀,坚决不当“好好先生”,而要时刻反思自己究竟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带来多少“实惠”。在这样不断的思想改造中,才能形成正确的功过观、政绩观。新的时代,新的挑战,“好好先生”当休矣,“无功便是过”才是应有的好“官”念。
发布人:云天一鹤 发布时间:2021-9-14 08:09 收藏 阅读人次:3091

初审:易晗 编辑:马小哈 责编:亦风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