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用“窍门”敲开群众“心门”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司法局 杨清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基层工作往往问题多、事情杂,有的基层干部就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甚至得不到群众认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善于寻找“零距离”融入群众的工作方法,用“窍门”敲开群众“心门”,让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零距离”问需群众,找到融入群众的“窍门”。为民办实事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深入一线、遍访民意,摸清群众的“燃眉事”“急心事”,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要打开群众的“心门”,就必须创新方式。相比于会议室,“农家夜话”似乎少了一点庄严,少了一点仪式感,却多了一份和谐,多了一点乡土气息。因此,基层干部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与群众“零距离”沟通交流、面对面“谈心唠嗑”,切实找准群众的需求。要主动走出办公楼、机关院,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一线,与群众做朋友,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真正说出生活中的问题和诉求。

  “低姿态”问计群众,找到为民发展的“窍门”。让群众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是第一步,最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才是问题的熟知者、经济的创造者、历史的推动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发言权。因此,基层干部要拜人民为师,虚心问计于民,最大程度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开创改革发展新局。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问计于民”摆在开展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询问群众的意见建议。要以钉钉子精神来解决问题,确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特别是卫生健康、义务教育、养老保险、环境整治、交通建设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更要广开言路、广纳贤言,绝不捂住眼“想法子”、关起门“憋思路”、翻书本“凑点子”。

  “严标准”问效群众,找到为民办事的“窍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围绕的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事情。党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人民群众“下订单”,党员干部“接订单”。要想知道实事办得好不好,就看群众愿不愿意给“好评”。这既是联系实际、深入群众,又能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干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要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当“家人”,对群众的问题要建立问题台账、列出实事清单,以清单化、责任化的方式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逐一逐项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转变工作作风,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资金往下用,无论是中心工作、重点任务,还是日常业务、平时事项,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工作向群众倾斜,效果由群众评判。
发布人:深爱斯年 发布时间:2021-9-14 10:13 收藏 阅读人次:1912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水见文 回复